癌症作为全世界人类的一个主要死因,2020年近1000万例(近六分之一)死亡由癌症导致[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癌症新病例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癌,肺癌,结肠和直肠癌, 前列腺癌,皮肤癌(非黑色素瘤),胃癌(具体数量及比例见图1)。2020年癌症死亡的最常见 原因是:肺癌;结肠和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具体数量及比例见图1)。此外,每年 约40万名儿童罹患癌症。最常见的癌症因国家而异。宫颈癌在23个国家中最为常见。
图1.2020年癌症新病例数及对应比例
图2.2020年癌症死亡病例数及对应比例
从上面的两张图中也可以发现乳腺癌虽然新病例较多,但死亡数相对较小, 皮肤癌和前列腺癌虽然患病人数众多,但实际死亡数相对较小。事实上,大约 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源自烟草使用、高体重指数、酒精消费、水果和蔬菜摄入 量低以及缺乏身体活动[2]。此外,空气污染是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 能得到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许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那么癌症到底是什么? 癌症与肿瘤的区别是什么?癌症是如何形成的?癌症有哪些诱发因素?癌症能 否被治愈以及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将展开讨论以上问题。
国内百度百科及百度健康医典[3, 4]的定义为:癌症,亦称恶性肿瘤,由细胞 恶性增生引发,具侵袭性和转移性。主要分类包括癌、肉瘤及癌肉瘤三种。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为: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 使用的其它术语为恶性肿瘤和赘生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的定义[5]为:癌症 是一种身体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并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Cancer is a disease in which some of the body's cells grow uncontrollably and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这里需要注意另外一个概念——肿瘤。肿瘤是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不会扩散或侵入附近组织。切除后, 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再长出来,而恶性肿瘤有时会。然而,良性肿瘤的体积有时可能 很大,有些会引起严重的症状或危及生命,比如脑部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可分为 癌和肉瘤,癌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癌性肿瘤会扩散或侵入附近的组织, 并可以扩散到身体的远处形成新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许多癌症形成实体瘤, 但白血病是血液癌症不会形成实体瘤。如果还是没能理解肿瘤和癌症的关系,可以看 下图。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针对各类不同的癌症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图3.癌与肿瘤关系示意图。黄色框内的全部部分 指肿瘤,框内白色部分指良性肿瘤,浅蓝色椭圆内为恶性肿瘤,而深蓝色的癌属于 恶性肿瘤中的一部分。
癌症几乎可以在人体的任何地方开始形成,人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正常情况 下,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一次需要通过一次“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 细胞分裂可以产生两个新细胞(图4)。当细胞变老或受损时,它们就会死亡,新的 细胞会取而代之。前面说的是正常情况,有时,这个有序的过程会中断,异常或 受损的细胞会在不应该生长和繁殖的时候生长和繁殖。这些细胞可能形成肿瘤, 即组织块;也有可能后期演化成恶性肿瘤中的癌症。
图4.分裂的乳腺癌细胞。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癌症 研究所/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
那么何时会出现这种有序过程的中断,或者说何时会形成异常或受损的细胞呢? 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内含有多条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中含有很多的基因,而基因 的编码主体为4种脱氧核糖核酸(A、T、C、G)(图5)。细胞内发生基因异常改变, 即指原本的核酸被另一种核酸所替代(如原本的A变成T等)。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 物理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包括:原癌基因(激活)、抑癌 基因(失活)等。具体内容请参考文章:《癌症的相关基因》。总体而言,这些 基因突变的最终结果共同导致了细胞的分裂速度不在受正常的限制而不断分裂, 形成肿瘤,最终形成癌。
图5.细胞结构、DNA与核酸的示意图。基因是遗传的 基本物理单位,基因排列在被称为染色体的长链紧密排列的DNA中。图片来源: ©Terese Winslow
这么说或许有些过于深入而难以理解,我们将采用一张示意图(图6)来简单阐述癌的形成过程。
图6.癌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改自Weinberg, 1996)。
整体上我们可以将癌症的形成分成5个步骤:
第一步——基因突变,当正常细胞(米色)中的某些细胞(橙色)发生基因突变, 使其在正常状态下增殖的倾向增加时,肿瘤就开始发展了。
第二步——增生,突变后的细胞及其后代看起来仍然正常,但它们繁殖过多,这种 情况被称为增生。数年后,百万分之一的细胞(粉色)遭受另一种突变,这种突变 进一步放松了对细胞生长的控制。
第三步——发育不良,除了增殖过度外,粉色细胞的后代在形状和方向上也出现 异常;该组织被称为发育不良。再一段时间过后,一种罕见的改变细胞行为的突变 发生了(紫色)。
第四步——原位癌,受影响的细胞在生长和外观上变得更加不正常。如果肿瘤尚未 突破组织之间的任何界限,则称为原位癌。这种肿瘤可能会无限期地存在;然而, 一些细胞最终可能获得额外的突变(蓝色)。
第五步——浸润性癌,如果基因变化使肿瘤开始侵入下层组织,并使细胞脱落到血液或淋巴中, 则认为肿瘤已变成恶性肿瘤。癌变的细胞很可能在全身形成新的肿瘤(转移);这些可能会因破坏重要器官而致命。
如前所述,癌症源于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的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 到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遗传因素与三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 因素包括:
物理致癌物,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而异物刺激、创伤、慢性炎症等会促进恶变进程。
化学致癌物,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酒精、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 砷(一种饮水污染物)、烷化剂、酰化剂、亚硝胺类、芳香胺、环氧化物等;巴豆油、 激素、酚类等物品,会增加致癌物质的效应。
生物致癌物,例如由某些病毒(如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等,分别 与肝癌、宫颈癌、淋巴瘤、鼻咽癌等关系密切)、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人的内因主要与遗传有关
有些癌症具有家族遗传性,如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症、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 征(HBOC)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突变的数量逐渐类聚,同时细胞修复机制的有效性则 呈下降趋势,故整体而言患癌症的风险逐渐增加。
癌症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准确诊断癌症对采取适当有效 的治疗措施必不可少,因为每种癌症类型都需要特定的治疗方案。癌症多采用综合 治疗,以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为主,有需要者可结合靶向治疗、生物治疗 等方法,以提高预后。适当选择治疗方案既要考虑癌症又要考虑接受治疗的个体 情况。我们也专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 介绍,详细内容参考链接()。在此,我们将简要介绍癌症治疗的分类方法。
药物治疗通常可分为:并发症治疗药物以及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前者通常是治疗 患癌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局部感染、病毒感染和疼痛。这类药物本身并不能治疗 癌症,但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而后者即常说的化疗,有多种类型,常见药物 有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这些药物对肿瘤更有针对性,效率高、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较少。但仅适用于具有某类靶点的肿瘤患者,具有局限性;而且治疗费用 较高,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即药物失效),很难实现治愈。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去除瘤灶,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也适用于癌症的预防、诊断、 分期、术后结构重建与功能康复等。这种方法不存在生物抵抗性;无潜在致癌可能; 不受肿瘤差异性影响;能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及组织学类型;适用于大部分未扩散 的肿瘤。但是会破坏正常组织;可有手术并发症,可致畸形、影响正常功能,甚至 危及生命;已有转移者,不能完全治愈;重要器官无法彻底切除。
放射治疗即常说的放疗,根据其治疗方式及适应证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 放疗和联合治疗,具体内容可参考百度百科及百度药典,在此不过多介绍。但需要 注意,放疗并不一定能完全治疗癌症,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 乏力、恶心、厌食、皮肤痒肿、口咽疼痛、局部毛发脱落、神经损伤、心肺功能 异常(如干咳、气喘等)、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等。
中医治疗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我们也专门总结了一篇中医治疗方法(详见,放链接)。 中医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 食管癌、鼻咽癌等,有时还可联合化疗或放疗,以缓解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同时, 中医在术后恢复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免疫治疗是当前的研究前沿热点内容,我们也专门总结了一篇免疫治疗方法(详见, 放链接)。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激发、增强患者本身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行控制、 杀灭肿瘤、以及自身的抗癌过程。其部分方法已开始临床应用,但需要注意多数免疫 治疗还不够成熟,且价格相对高昂,绝大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并不是完全无法治愈的疾病!!!尽早进行治疗,治愈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们也将为大家提供更详细的文章介绍每种类型的癌症成因、治疗方法、术后恢复 以及成活率等大家关注的问题。另外由于网站维持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部分 内容的查阅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希望能够获得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