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全球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大常见血液恶性肿瘤。 白血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 全球白血病新发病例约为 47.5 万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 2.5%。 同年,全球白血病死亡病例约为 31.2 万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 3.1% [1]。 而新的研究表明,2022年白血病病例数量增加,尤其是在亚洲男性中 [2]。
图1.2022年男女白血病相关癌症的绝对发病率 [2]。
2022 年,我国白血病新发病例达 8.19 万人,其中男性患者约为 4.7 万例, 女性患者约为 3.5 万例。同年,我国白血病死亡病例约为 5.01 万, 其中男性约为 2.92 万例,女性约为 2.09 万例 [3]。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核心特征是骨髓或血液中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这些异常细胞无法分化成熟,导致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和健康白细胞的生成减少,引发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具体亚型根据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程进展进一步细分。
白血病的分类主要基于细胞来源(髓系或淋系)和细胞成熟程度(急性或慢性),具体如下:
1、急性白血病
特征:病情进展迅速,以未成熟的原始细胞(如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大量增殖为特点,常需紧急治疗。
亚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55%。
原始髓系细胞(如粒细胞、单核细胞)异常增殖,影响红细胞和血小板生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占儿童白血病的70%。
原始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常累及骨髓、血液和淋巴结。
2、慢性白血病
特征:病程进展缓慢,异常细胞多为较成熟的白细胞,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能出现脾肿大、乏力等。
亚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占成人白血病的10%-15%,与 BCR-ABL1 融合基因(费城染色体)相关。
成熟粒细胞异常增殖,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成人常见类型,占成人白血病的20%。
成熟 B 淋巴细胞异常积累,常伴免疫功能异常。
3、其他特殊类型
混合型白血病:同时具备髓系和淋系特征的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B 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细胞表面有 “毛状” 突起。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熟淋巴细胞异常增多,病情进展较快。
1、贫血及相关症状
乏力、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头晕、心悸等。
缺氧症状:严重贫血可导致组织缺氧,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2、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
内脏出血: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颅内出血(头痛、意识障碍)等,血小板严重减少(<20×10⁹/L)时风险显著升高。
3、感染与发热
反复感染:粒细胞缺乏导致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口腔炎、肺炎、肛周脓肿等,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
发热特点:约半数患者以发热起病,低热可能由白血病本身引起,高热(>38.5℃)常提示感染。
4、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骨骼疼痛:胸骨压痛是典型体征,儿童ALL常见四肢骨痛,因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
肝脾淋巴结肿大:ALL患者多见淋巴结肿大,AML患者常伴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高压表现),或面瘫、截瘫(神经压迫)。
皮肤浸润:AML-M4/M5型可能出现蓝灰色斑丘疹(白血病细胞皮肤浸润)。
1、感染
高危因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小于0.5×10⁹/L)持续>7天,真菌(如曲霉菌)、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风险剧增。
致命性感染:如侵袭性肺曲霉病、脓毒症,死亡率可达30%以上。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高危类型:APL(M3型)因异常早幼粒细胞释放促凝物质,诱导全身微血栓形成和消耗性凝血病。
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显著升高。
3、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诱因:化疗后大量白血病细胞崩解,释放钾、磷、尿酸等,导致急性肾衰竭、心律失常。
高危人群:白细胞计数>100×10⁹/L的ALL或AML患者,需预防性水化、碱化尿液,并使用拉布立酶降尿酸。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发生率:ALL患者化疗后CNSL复发率约5%-10%,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如面瘫)。
诊断依据: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压力>200mmH₂O,蛋白升高。
5、高白细胞血症危象
定义:外周血白细胞>100×10⁹/L,易发生白细胞淤滞,堵塞微血管。
紧急处理:需白细胞单采术联合羟基脲快速降细胞,避免脑梗死或呼吸窘迫。
代谢紊乱 电解质异常:如低钙血症(磷酸盐沉积)、高钾血症(细胞溶解)。
乳酸酸中毒:见于高肿瘤负荷患者,因白血病细胞无氧代谢亢进。
1、血液检查
血常规
异常指标: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如 CML 可达 100×10⁹/L)或降低(如急性白血病早期),血红蛋白降低(贫血),血小板减少。
意义: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排查白血病。
外周血涂片
镜检内容:原始细胞比例(>20% 可初步诊断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如 Auer 小体提示 AML)。
意义:快速识别白血病细胞,辅助分型。
2、骨髓穿刺与活检
骨髓穿刺
操作:抽取骨髓液,通常选择髂后上棘或胸骨。
检测内容:
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细胞比例(WHO 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20%)。
细胞化学染色:如过氧化物酶染色(区分 AML 与 ALL)、糖原染色(ALL 阳性率高)。
骨髓活检
操作:获取骨髓组织标本。
检测内容:
骨髓增生程度、脂肪细胞比例。
白血病细胞浸润模式(如 CML 的 “小巨核细胞” 增多)。
3、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原理: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如 CD3、CD19、CD34),确定细胞来源(髓系 / 淋系)及分化阶段。
意义:
区分 AML 与 ALL(如 AML 表达 CD13、CD33,ALL 表达 CD10、CD19)。
识别特殊亚型(如 CLL 的 CD5⁺/CD23⁺表型)。
4、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
方法:G 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
常见异常:
t(9;22)(q34;q11.2)(费城染色体,CML 特征性标志)。
t(15;17)(q22;q12)(AML-M3 亚型,对维甲酸治疗敏感)。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优势:检测微小染色体异常(如 BCR-ABL1 融合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PCR)
应用:
检测特定融合基因(如 AML 的 RUNX1-RUNX1T1)。
监测治疗后残留病灶(MRD)。
5、影像学检查
超声:评估肝脾肿大及淋巴结受累(如 CLL 的颈部淋巴结肿大)。
CT/MRI:排查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如 CNSL 的脑膜强化)或髓外病变(如 AML 的绿色瘤)。
PET-CT:用于评估白血病细胞全身分布及疗效。
6、腰椎穿刺(LP)
目的:检测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诊断 CNSL 的金标准)。
指征:ALL 患者初诊时常规检查,AML 高危患者需筛查。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是由 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及基因突变 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造血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
(一)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与克隆性造血
驱动突变:如 FLT3-ITD(AML)、BCR-ABL1(CML)、PML-RARA(APL)等基因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阻滞。
表观遗传学异常:DNMT3A、TET2、IDH1/2 突变通过DNA甲基化异常影响细胞分化。
克隆性造血(CHIP):携带 TP53、ASXL1 等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显著增加白血病转化风险(老年AML常见)。
遗传易感性
先天遗传疾病: 唐氏综合征(21三体)患儿ALL风险增加20倍,AML-M7型高发。 范可尼贫血(DNA修复缺陷)、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突变)等。
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白血病,个体风险增加2-4倍(可能与共享环境或遗传变异有关)。
(二)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高剂量暴露:原子弹幸存者白血病发病率较常人高10-20倍,以AML和CML为主。
医疗辐射: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如霍奇金淋巴瘤)继发AML风险增加,潜伏期5-15年。
(三)化学因素
苯及其衍生物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苯的石油化工、制鞋业工人,AML风险增加3-5倍(WHO I类致癌物)。
作用机制:苯代谢产物(如苯醌)诱导DNA加合物形成,导致 TP53、RUNX1 等基因突变。
化疗药物
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破坏DNA双链,诱发治疗相关白血病(t-AML),常伴 TP53 突变。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如依托泊苷):诱发 KMT2A 重排相关AML,潜伏期2-5年。
其他化学物质
烟草烟雾:吸烟者AML风险增加1.5倍(苯、亚硝胺等致癌物)。
染发剂:长期使用永久性染发剂可能与CLL风险相关(争议性证据)。
(四)感染因素
病毒 HTLV-1病毒:明确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流行于日本、加勒比地区。
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相关,偶可进展为B-ALL(非洲儿童高发)。
HIV:免疫缺陷导致克隆性B细胞增殖,增加ALL风险。
(五)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与免疫状态
儿童ALL:5岁以下发病率高峰,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老年白血病:70岁以上AML发病率显著上升,与克隆性造血累积突变相关。
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白血病风险增加2-3倍。
生活方式与环境
肥胖:BMI>30者AML风险升高50%(慢性炎症促进突变累积)。
农药暴露:农业工作者接触有机磷农药与CLL风险相关(OR=1.3)。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是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及基因突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造血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
(一)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与克隆性造血
驱动突变:如 FLT3-ITD(AML)、BCR-ABL1(CML)、PML-RARA(APL)等基因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阻滞。
表观遗传学异常:DNMT3A、TET2、IDH1/2 突变通过DNA甲基化异常影响细胞分化。
克隆性造血(CHIP):携带 TP53、ASXL1 等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显著增加白血病转化风险(老年AML常见)。
遗传易感性
先天遗传疾病:唐氏综合征(21三体)患儿ALL风险增加20倍,AML-M7型高发。范可尼贫血(DNA修复缺陷)、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突变)等。
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白血病,个体风险增加2-4倍(可能与共享环境或遗传变异有关)。
(二)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高剂量暴露:原子弹幸存者白血病发病率较常人高10-20倍,以AML和CML为主。
医疗辐射: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如霍奇金淋巴瘤)继发AML风险增加,潜伏期5-15年。
(三)化学因素
苯及其衍生物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苯的石油化工、制鞋业工人,AML风险增加3-5倍(WHO I类致癌物)。
作用机制:苯代谢产物(如苯醌)诱导DNA加合物形成,导致 TP53、RUNX1 等基因突变。
化疗药物
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破坏DNA双链,诱发治疗相关白血病(t-AML),常伴 TP53 突变。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如依托泊苷):诱发 KMT2A 重排相关AML,潜伏期2-5年。
其他化学物质
烟草烟雾:吸烟者AML风险增加1.5倍(苯、亚硝胺等致癌物)。
染发剂:长期使用永久性染发剂可能与CLL风险相关(争议性证据)。
(四)感染因素
病毒
HTLV-1病毒:明确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流行于日本、加勒比地区。
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相关,偶可进展为B-ALL(非洲儿童高发)。
HIV:免疫缺陷导致克隆性B细胞增殖,增加ALL风险。
(五)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与免疫状态
儿童ALL:5岁以下发病率高峰,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老年白血病:70岁以上AML发病率显著上升,与克隆性造血累积突变相关。
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白血病风险增加2-3倍。
生活方式与环境
肥胖:BMI>30者AML风险升高50%(慢性炎症促进突变累积)。
农药暴露:农业工作者接触有机磷农药与CLL风险相关(OR=1.3)。
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网络,涉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失调、信号通路异常及骨髓微环境重塑等多层次调控失衡。
1、染色体异常与融合基因
染色体易位、缺失或扩增导致关键致癌融合基因形成,驱动白血病发生:
BCR-ABL1融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t(9;22)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1融合基因,编码组成性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RAS/MAPK、PI3K/AKT和JAK-STAT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PML-RARA融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t(15;17)易位导致PML-RARA融合蛋白,阻断髓系分化并抑制视黄酸信号通路(全反式维甲酸可逆转分化阻滞)。
MLL重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LL基因(KMT2A)与多种伙伴基因(如AF4、AF9)融合,异常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导致HOX基因持续表达,维持白血病干细胞特性。
2、驱动基因突变
关键基因的获得性突变通过影响增殖、分化和凋亡促进白血病进展:
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突变:
DNMT3A:突变导致DNA低甲基化,激活原癌基因(如HOXA9)。
TET2:功能丧失性突变阻碍5-羟甲基胞嘧啶生成,干扰分化相关基因表达。
IDH1/2:突变产生致癌代谢物2-羟戊二酸(2-HG),抑制TET2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诱导分化阻滞。
信号通路基因突变:
FLT3-ITD(AML):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导致激酶持续激活,促进细胞增殖。
NOTCH1(T-ALL):激活突变驱动T细胞异常增殖。
RAS通路(NRAS/KRAS突变):激活MAPK信号,增强生存和耐药。
肿瘤抑制基因失活:
TP53:突变或缺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化疗抵抗(常见于继发性AML)。
CDKN2A/B:缺失或甲基化沉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
3、表观遗传学异常
表观遗传调控失衡是白血病的重要特征,影响分化与自我更新:
DNA甲基化异常:全局低甲基化(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局部高甲基化(如抑癌基因CDKN2A启动子甲基化)并存。
组蛋白修饰失调:
EZH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过表达抑制分化基因(如INK4A/ARF);
HDAC异常招募(如AML1-ETO融合蛋白)导致染色质紧缩和转录抑制。
非编码RNA调控:
miRNA:miR-155过表达(抑制PU.1)促进髓系白血病进展;miR-15a/16-1缺失(CLL)导致BCL2过表达,抑制凋亡。
lncRNA:HOTAIR通过结合PRC2复合体沉默抑癌基因,与白血病干细胞维持相关。
4、信号通路异常激活
JAK-STAT通路:JAK2 V617F突变(骨髓增殖性肿瘤)导致STAT5持续磷酸化,驱动细胞增殖。
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如APC突变)促进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
NF-κB通路:慢性激活(如CLL中BCR持续信号)抑制凋亡并促进炎症微环境。
5、骨髓微环境与免疫逃逸
基质细胞相互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CXCL12、IL-6等因子,通过CXCR4和JAK-STAT信号保护白血病干细胞免受化疗杀伤。
代谢适应:白血病细胞依赖氧化磷酸化(AML)或糖酵解(ALL),微环境低氧诱导HIF-1α促进耐药。
免疫抑制:
PD-L1表达上调(如TP53突变型AML)诱导T细胞耗竭;
调节性T细胞(Treg)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浸润抑制抗肿瘤免疫。
6、白血病干细胞(LSC)与分化阻滞
干细胞特性维持:LSC通过HOX基因、BMI1等转录程序维持自我更新能力,并对常规化疗耐药。
分化阻滞机制:转录因子异常(如RUNX1突变阻断髓系分化);表观遗传沉默(如CEBPA甲基化抑制粒细胞成熟)。
本病属于中医热劳急劳、血证、温病、积聚、痰核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先天胎毒内伏,外感湿热毒邪,致热毒蕴结, 伤营动血,内因劳倦、饥饱、房欲、七情所伤,耗气伤阴,骨髓受损,发为本病。
【辨证用方】
急性白血病的辨证治疗,应根据其不同阶段辨明虚实。虚证有气阴两虚、气血阴阳俱虚、 阴竭阳微之不同,实证有毒瘀、痰之分,分别采用不同治法。
1.热邪炽盛证全
【主症】发病急骤,壮热,汗出不解,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头痛较甚,腰背酸痛, 唇焦少津,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白虎解毒汤(潘敏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生石膏(先煎)30g,水牛角(先煎)30g,知母15g,竹叶10g,黄连5g, 黄芩15g,黄柏10g,栀子10g,连翘15g,大黄10g,陈皮10g,仙鹤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蚤休30g,甘草5g。水煎服。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清热生津。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减应用】热势嚣张者,加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胸闷呕恶,苔厚腻者, 加佩兰、白仁;热人营血,内窜心包,扰乱神明,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或服至宝丹。
2.热盛伤血证
【主症】壮热谵语,胸中烦闷,口渴,便秘,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 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或经绛,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解毒。
【主方】牛角凉血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水牛角(先煎)30g,丹参15g,麦冬15g,自茅根30g,茜草炭15g, 仙鹤草30g,黄连3g,青黛(冲服)3g,白花蛇舌草30g,蚤休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减应用】高热烦躁者,加生石膏(先煎)、板蓝根、竹叶;抽搐动风者, 加钩藤(后下)、炙全蝎粉;出血不止者,加阿胶(烊化)、三七粉(冲服)、 云南白药(分吞);齿衄、舌衄者,加生蒲黄(布包)煎汤口;兼见关节肿痛者, 加牛膝、木瓜。
3、气阴两虚证
【主症】神疲乏力,语音低微,自汗微汗,口渴,食纳减少,手足心热,反复低热, 头晕少寐,皮肤紫癜或衄血,香淡或偏红,苔薄黄或花剥,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解毒。
【主方】加味生脉饮(黎月恒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党参15g,黄芪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地15g,熟地15g,地骨皮15g, 丹参15g,枸杞子15g,玄参12g,白花蛇舌草20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 半枝莲20g,生甘草6g。水煎服。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减应用】头晕目眩、阴虚较甚者,加制龟甲(先煎)制鳖甲(先煎)、紫河车; 出血较多者,加阿胶(烊化)、早莲草、紫草。
4.脾肾阳虚证
【主症】气短乏力,形寒肢冷,消瘦纳呆,自汗,便,四肢浮肿,腰酸膝软, 皮肤散在青紫斑点或斑块,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弱。
【治法】温脾益肾。
【主方】加味右归丸(《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熟地12g,制附片(先煎)10g,肉桂5g,山药12g,山茱萸10g, 菟丝子12g,当归12g,杜仲12g,鹿角胶(烊化)10g,枸杞子12g,党参15g, 白术12g,蚤休20g,臭牡丹2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减应用】阳痿者,加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久病,脾虚较甚,腹泻不止者, 加红参(蒸兑)、干姜、茯苓、诃子。
本病属于虚劳、血证、积聚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异常, 加之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于情志、饮食,导致精气内虚血瘀痰聚毒结,久则气血耗损, 肝肾亏虚,邪与营血搏结,脉络瘀阻成积而致本病。
【辨证用方】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辨证应辨虚实。虚以肾虚、气阴两虚、阳气亏虚多见,实以血瘀、 血热为主,是一种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的疾病。治疗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以补气、 养血、滋阴、壮阳,祛邪以清热、解毒、化瘀。
1、瘀血内阻证
主症:腹部积块明显,疼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 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苔薄黄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
【主方】膈下逐瘀汤加减(潘敏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0g,莪术10g,赤芍10g, 法半夏10g,砂仁5g,陈皮10g,香附15g,乌药10g,枳壳10g,白术10g, 茯苓10g,青黛(冲)6g,蚤休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发热起伏者,加地骨皮、制鳖甲(先煎);头昏乏力者,加党参、黄芪、 阿胶(烊化);积块大而坚硬作痛者,加服鳖甲煎丸(分吞);颈项痰核者,加山慈菇、 海牡蛎(先煎)。
2.痰热蕴结证
【主症】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鼻衄齿衄,项痰核,腹中结块, 神疲乏力,大便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
【主方】海藻玉壶汤加味(《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海藻15g,昆布15g,姜半夏10g,青皮10g,陈皮10g,山慈菇15g, 贝母10g,胆南星10g,黄芩15g,桑白皮15g,全瓜蒌15g,制鳖甲(先煎)15g, 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清热化痰。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痰瘀互结者,加三棱、莪术、生牡蛎(先前); 痰多胸满者,加厚朴、 葶苈子(布包); 食纳差者,加砂仁、麦芽、谷芽; 便秘者,加枳实、大黄(后下)。
3.肝肾阴虚证
【主症】低热绵绵,头晕眼花,五心烦热,疲乏盗汗,耳鸣耳聋,腰酸膝软, 胸骨疼痛,肝脾肿大,面黑体瘦,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凉血透热。
【主方】杞菊地黄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菊花12g,枸杞子12g,山萸肉10g,生地黄12g,山茱萸10g, 山药10g,丹皮10g,知母12g,茯苓12g,泽泻12g,牛膝12g,女贞子12g, 半枝莲20g,制鳖甲(先煎)12g,制龟甲(先煎)12g,茜草15g,仙鹤草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清热散瘀。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低热不退者,加银柴胡、青蒿; 高热者,加柴胡、石膏; 久病阴损及阳者,加补骨脂、巴戟天、肉桂、制附片。
4.气血亏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眩晕少寐,心悸气短,食纳减少,自汗或盗汗,或见衄血发热, 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归脾汤加味(《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2g,熟地12g, 炙远志5g,酸枣仁10g,木香10g,青黛(冲服)6g,半枝莲20g,生姜3片, 大枣10枚,炙甘草5g。水煎服。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健脾养心。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梦多者,加夜交藤、合欢皮;血虚头昏者,加阿胶(烊化)、鹿角胶(烊化)、 紫河车。
本病属于虚劳、积聚、痰核、血证、瘰疬等范畴,多因机体正气亏虚,情志、 饮食所伤,外邪乘虚侵袭,导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日久成积,或痰湿内停,久则痰凝毒结,发为痰核。
【辨证用方】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辨证应注意辨别虚实,实以痰湿瘀血为主,虚以气血、 肾阴亏虚为主。治疗分别予以化痰利湿,化瘀解毒,益气养血,滋阴补肾。
1.痰湿蕴结证
【主症】颈、项、腋下、鼠蹊等处,痰核瘰病,甚则结聚成块,皮色不变,坚而不溃, 持久难消,胸闷脘痞,食少乏力,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利湿散结。
【主方】二陈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木瓜15g,苍术10g,厚朴10g, 薏苡仁15g,昆布15g,海藻15g,玄参10g,牡蛎(先煎)20g,黄药子15g, 夏枯草15g,山慈菇15g,蚤休30g,半枝莲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化痰除湿,软坚散结。主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痰湿蕴而化热者,加胆南星、黄芩、竹茹。
2.瘀血内结证
【主症】胁下积块,坚硬疼痛,固定不移,颈项痰核,鼻或齿衄,胸闷胁痛, 腹胀纳呆,形瘦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点,苔薄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积散结。
【主方】膈下逐瘀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 延胡索12g,香附15g,郁金15g,莪术10g,䗪虫10g,制鳖甲(先煎)15g, 青黛(冲服)6g,海藻15g,夏枯草15g,白茅根15g,仙鹤草30g,蚤休30g; 猫爪草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积散结。主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石膏(先煎)栀仁;痰核瘰疬者, 加山慈菇、玄参、生牡蛎(先煎);便血者,加茜草炭、地榆炭。
3.气血亏虚证
【主症】颈项痰核,经久未消,形瘦乏力,眩晕,心悸少寐,面色苍白,唇甲不华, 食纳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陈皮10g,当归10g,酸枣仁12g, 远志6g,木香10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半枝莲20g。水煎服。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软坚散结。
【加减应用】便溏者,加砂仁、神曲、麦芽; 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者,加干姜、桂枝; 衄血便血者,加地榆炭、茜草炭。
4.肾阴不足证
【主症】胁下瘤块或颈项痰核未消,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腰膝酸软, 形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补肾养阴。
【主方】左归丸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熟地12g,山茱萸10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牛膝12g, 龟甲胶(烊化)10g,鹿角胶(烊化)10g,制鳖甲(先煎)15g,丹皮12g,地骨皮15g, 黄芪15g,海藻15g,夏枯草15g,蚤休20g。水煎服。
【功能主洽】补肾滋阴,软坚消积。主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加减应用】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白藜;纳差者:加砂仁、麦芽; 畏寒肢冷阳痿者,加制附片、 肉桂、巴戟天、补骨脂; 吐衄便血者,加仙鹤草、紫草、茜草炭、云南白药(分吞); 尿血者, 加大蓟、小蓟、蒲黄炭(布包)。
主要类型白血病的 5 年生存率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儿童ALL:低危组 5 年无病生存率>90%,高危组约80%,多数无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成人ALL:5年生存率约 40%-60%,Ph+ALL(BCR-ABL1 阳性)通过 TKI 联合化疗可提升至 50%-70%。
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年轻患者(<60 岁):5 年生存率约 40%-50%,AML-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过维甲酸 + 砷剂治疗可达 80% 以上。
老年患者(>60 岁):5 年生存率<20%,需依赖去甲基化药物或低强度化疗。
3、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慢性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使 10 年生存率>85%,部分患者尝试停药后长期缓解。
急变期:中位生存期仅 6-12 个月。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早期无症状者:中位生存期>10 年;
复发难治患者:BTK 抑制剂(如伊布替尼)联合 CD20 单抗可延长生存期至 8-10 年。
白血病的预防需针对已知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护理则贯穿治疗全程,包括并发症管理、生活质量维护及长期随访。
1、规避环境致癌物
化学物质:减少接触苯(如油漆、染发剂)、甲醛(装修材料)、杀虫剂等,工作场所需加强防护。
电离辐射:避免不必要的 X 光、CT 检查,从事放疗 / 核医学工作者需严格遵循防护规范。
病毒感染:接种 EB 病毒疫苗(部分国家已上市)、HPV 疫苗,预防 HTLV-1 感染(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相关)。
2、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剂),减少加工食品、高糖高脂饮食。
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免疫细胞活性。
戒烟限酒:吸烟使 AML 风险增加 30%,酒精与淋巴瘤相关。
3、基因筛查与干预
遗传性高危人群:如家族性血小板疾病、范可尼贫血患者,定期监测骨髓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修复 TP53 突变(临床试验阶段),降低遗传性白血病风险。
1、感染预防
粒细胞缺乏期:入住层流病房,严格手卫生,避免接触鲜花、生肉。
抗真菌 / 抗病毒: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伏立康唑、更昔洛韦。
疫苗接种:治疗结束后 6 个月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化疗期间禁用活疫苗)。
2、营养支持
高营养密度饮食:每日蛋白质 1.5-2g/kg(如鱼、蛋、蛋白粉),热量 30-35 kcal/kg。
肠内营养:化疗后食欲不振可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如全营养配方粉)。
避免感染风险:食物彻底加热,避免生食(如刺身、沙拉)。
3、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CBT):缓解焦虑、抑郁(发生率约 30%)。
家庭支持系统:建立患者 - 家属 - 医护沟通机制,减少心理负担。
4、并发症管理
内分泌紊乱: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干预心功能不全。
神经毒性: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可能出现认知障碍,需康复训练。
5、功能康复
适度运动:移植后 3 个月可进行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疲劳。
职业康复: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逐步回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6、生育指导
冻存生殖细胞:年轻患者治疗前冻存精子 / 卵子,保留生育能力。
妊娠管理:停药 2 年后妊娠,密切监测胎儿健康及母体复发风险。
白血病患者的饮食需以增强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促进造血功能为核心目标,同时注意饮食安全(避免感染风险)。
1、营养均衡,高蛋白为主
2、易消化、少食多餐
3、充足水分与膳食纤维
1、忌食感染风险高的食物:生鱼片、半熟牛排、制品等。
2、忌饮过量咖啡、浓茶、酒精。
3、忌食含有辛辣调料食物。
1、适量增加钙和维生素D(牛奶、鱼肝油)摄入,必要时补充营养剂。
2、零食可选酸奶、煮熟的坚果泥、自制果泥等。
补气养血:黄芪乌鸡汤、当归红枣炖排骨。
清热解毒:绿豆百合粥、金银花茶(缓解化疗后口干舌燥)。
备注:更多食疗方见肿瘤药膳专栏,或点击本页相关文章栏目相应文章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