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中国香港TVB著名影星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从确诊到离世,仅3个多月,享年66岁[1]。 2021年9月24日,张鹏翼导演因胃癌病逝,享年80岁[2]。那么胃癌究竟是什么?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究竟如何?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胃癌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胃癌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2020年全球胃癌发病率。阴影表示根据GLOBOCAN 2020的数据估计的每10万人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020)[3]。
图2.2020年全球胃癌死亡率。阴影表示根据GLOBOCAN 2020数据估计的每10万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020)[3]。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仍然是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尽管发病率下降, 但到2040年,这种恶性肿瘤的全球负担预计将增加62% [3]。根据GLOBOCAN发布的最新估计,到2020年, 全球每年胃癌病例将达到108.9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1.1 / 10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 同年,有76.9万人死于胃癌(按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计算,每10万人中有7.7人死亡),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排名第四, 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4]。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表明2020年新发病例约 35.87 万例,其中男性24.66万例,女性11.21万例[5]。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核心特征是细胞异常增殖并具备侵袭和转移能力。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胃癌包括胃腺癌(占90%以上)、胃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GISTs)等,但临床通常特指腺癌。早期胃癌定义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而进展期胃癌则突破黏膜下层侵犯肌层或更深结构。
胃癌的分类方法多样,主要包括按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病理分期等进行分类。
1、按病理类型分类
腺癌:占胃癌的90%以上,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
印戒细胞癌:癌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形成类似印戒的形态。这种癌症多发生在胃窦部,恶性程度较高,易于浸润和转移。
黏液腺癌: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黏液,黏液腺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同样容易发生转移,这种类型的胃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难度较大。
混合型癌: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癌细胞类型的胃癌,通常比单一类型的胃癌更具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治疗上也更加复杂。
其他类型:包括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等,这些类型的胃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恶性程度和治疗难度各不相同。
2、按发病部位分类
胃底贲门癌:发生在胃底和贲门部位。
胃体癌:发生在胃体部位。
胃窦癌:发生在胃窦部位,最常见。
3、按病理分期分类
早期胃癌:癌组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已浸润到肌层或浆膜层。根据Borrmann分型可将进展期胃癌分为四型:
Borrmann I型(息肉型):肿瘤呈息肉样隆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生长缓慢,转移较晚,预后较好。
Borrmann II型(限局溃疡型):特征是具有明显的溃疡,周围浸润不明显,但可出现早期转移。
Borrmann III型(浸润溃疡型):肿瘤中心有明显溃疡形成,周围胃壁有明显的浸润性。此型恶性程度较高。
Borrmann IV型(弥漫浸润型):癌组织呈弥漫性浸润生长,胃壁因癌细胞广泛浸润形成皮革样胃。此型癌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容易侵犯其他脏器,淋巴结转移率高。
4、按组织学分类
管状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乳头状腺癌:癌细胞形成腺管或腺样结构,黏液分泌主要在腺腔内或细胞外。
黏液腺癌: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黏液。
低黏附性癌:癌细胞黏附性差,广泛浸润胃壁,很少或没有腺体形成。
印戒细胞癌:癌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形成类似印戒的形态。
未分化癌:癌细胞分化程度极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5、按Lauren分型分类
肠型:多发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弥漫型:多发于中青年,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混合型:兼有肠型和弥漫型的特征,难以归入其中任何一种。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和体征会逐渐显现。以下是胃癌的典型症状、体征及常见并发症。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早期可能表现为饭后饱胀、隐痛或烧灼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疼痛可能无规律,抗酸药效果不佳。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尤其厌恶肉类或油腻食物。
恶心、呕吐:肿瘤阻塞胃出口(幽门)时,呕吐物可能含隔夜食物。
吞咽困难:若肿瘤位于胃上部(贲门附近),可能影响食物进入胃部。
3、体重下降与乏力
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可能伴随贫血。
4、出血相关表现
呕血:呕吐物呈咖啡渣样(血液被胃酸氧化)。
黑便(柏油样便):消化道慢性出血的典型表现。
贫血:长期隐性出血可导致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等)。
1、腹部包块
晚期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肿块。
2、淋巴结肿大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Virchow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少见)。
3、腹水
肿瘤转移至腹膜或门静脉受压时,可能出现腹胀、腹部膨隆。
4、黄疸
肝转移或胆道受压时,可能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
5、恶病质
晚期表现为极度消瘦、营养不良、全身衰竭。
1、胃出口梗阻
肿瘤阻塞幽门或贲门,导致频繁呕吐、无法进食。
2、胃穿孔
肿瘤侵蚀胃壁全层引发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急腹症)。
3、消化道大出血
肿瘤侵犯血管导致呕血、便血,严重时可致休克。
4、转移相关并发症
肝转移:肝区疼痛、黄疸、肝功能异常。
腹膜转移:腹水、肠梗阻。
肺转移:咳嗽、呼吸困难。
骨转移:骨痛、病理性骨折。
5、副肿瘤综合征
少数患者出现皮肤黑棘皮病、血栓性静脉炎等与肿瘤相关的全身表现。
胃癌的诊断和检测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1、临床表现和体征
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进展期胃癌: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贫血、胃部疼痛加剧、胃穿孔等症状。
晚期胃癌:可能出现严重消瘦、贫血、腹水、营养不良等体征。
2、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PG)、癌胚抗原(CEA)、CA19-9、AFP、CA72-4、CA125等。 这些标志物在评估胃癌分期、判断预后及监测疗效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3、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医生使用一根柔软的带有摄像头的内镜进入胃部,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状态,并可在可疑区域进行活检。胃镜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内镜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4、影像学检查
CT扫描:用于评估胃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腹盆增强CT为首选,用于检出和判断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
MRI:对于某些情况下的进一步评估特别有用,特别是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深度和周围结构的影响。
PET-CT:辅助远处转移灶评价,适用于传统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判断的病例。
上消化道造影:通过口服含有钡剂的液体后进行X光检查,可以显示胃部结构的变化。
5、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胃周围组织的情况,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内镜超声(EUS):可以直接评估胃壁的层次结构,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和范围,以及周围淋巴结和脏器的受累情况。
6、病理学检查
活检病理检查:通过胃镜或手术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期。病理学检查是胃癌确诊的金标准。
7、幽门螺杆菌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环境、感染、遗传及癌前病变等多个方面。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核心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胃癌Ⅰ类致癌物。
致癌机制:长期感染引发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渐进性病变。
流行病学:Hp感染者患胃癌风险较非感染者高2~6倍,东亚地区感染率与胃癌高发密切相关。
【EB病毒(EBV)感染】
约10%的胃癌病例与EBV感染相关,多见于胃近端癌,可能通过干扰抑癌基因表达促进癌变。
【高盐及腌制食品】
咸鱼、泡菜、熏制肉类等含大量亚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直接损伤胃黏膜。
【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缺乏,削弱对致癌物的清除能力。
【吸烟与饮酒】
吸烟:尼古丁刺激胃酸分泌,烟雾中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直接损伤胃黏膜。
饮酒:长期过量饮酒增加慢性胃炎风险,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致癌性。
【其他饮食风险】
高温饮食(如烫食)、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加工肉类摄入过多等。
【家族遗传倾向】
胃癌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风险增高2~3倍,可能与共享的饮食环境及遗传易感性相关。
【遗传性胃癌综合征】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DGC):由CDH1基因突变引起,癌变风险高达70%。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突变,可伴发胃腺瘤或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腺体萎缩伴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是胃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胃息肉】
腺瘤性息肉:直径>2cm者癌变风险高。
增生性息肉:通常良性,但长期存在可能恶变。
【胃溃疡】
反复溃疡修复过程中,细胞异型增生风险增加。
【术后残胃】
胃大部切除术后10~20年,残胃癌发生率上升,可能与胆汁反流、胃酸减少导致菌群失调有关。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肥胖者胃食管反流风险增加,慢性炎症可能促进癌变。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煤炭、橡胶、金属加工业等,可能增加致癌物暴露风险。
胃癌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信号通路异常、肿瘤微环境(TME)调控失衡以及代谢和氧化应激异常等。
1、基因突变与表观遗传学改变
胃癌的发生与关键基因的突变和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密切相关: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如 TP53 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和基因组不稳定)、CDH1(E-cadherin)基因失活(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以及 HER2 扩增(驱动细胞增殖)等。
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DNA甲基化异常(如 PAR4 受体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导致其表达缺失,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程度相关)、组蛋白修饰(如 EZH2 过表达促进肿瘤干细胞特性)以及非编码RNA(如miR-21过表达抑制抑癌基因 PTEN)。
2、关键信号通路异常
胃癌的进展与多个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或抑制相关:
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后促进细胞增殖和干细胞特性维持,与胃癌侵袭性相关。
PI3K/AKT/mTOR通路:上调导致细胞代谢重编程(如增强糖酵解),抑制凋亡并促进血管生成。
NF-κB通路:通过激活PD-L1表达促进免疫逃逸,并与c-Myc协同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ECM相关通路:金属蛋白酶PAPPA的高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和免疫细胞浸润(如巨噬细胞、T细胞),加速胃癌进展。
3、肿瘤微环境(TME)与免疫逃逸
胃癌微环境中的多种成分协同促进肿瘤发展和耐药:
免疫抑制性细胞浸润:调节性T细胞(Treg)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IL-10、TGF-β等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PD-1/PD-L1轴:胃癌细胞高表达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PD-1结合诱导T细胞耗竭,而奥拉帕利联合抗PD-1治疗可通过NF-κB/c-Myc通路增强免疫应答。
ECM重塑:3D生物打印模型显示,ECM的机械特性和生化信号(如GelMA水凝胶)可模拟胃癌微环境,影响肿瘤细胞侵袭和药物反应。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机制
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诱因,其致病机制包括:
毒性因子作用:CagA蛋白干扰细胞极性信号,VacA毒素诱导细胞空泡化和凋亡,促进慢性炎症和DNA损伤。
炎症与氧化应激:Hp感染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激活NF-κB通路并产生活性氧(ROS),加速基因突变和癌变。
5、代谢与氧化应激异常
胃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和氧化应激失衡是其生存和进展的重要机制:
Warburg效应:肿瘤细胞依赖有氧糖酵解提供能量,支持快速增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家族:部分成员(如GPx3、GPx5)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肿瘤耐药。
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代谢紊乱通过脂毒性和胰岛素抵抗促进胃癌发生。
胃癌的西医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子特征及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强调多学科协作(MDT)。
【根治性手术】
1、早期胃癌(T1a/T1b)
内镜下切除术(ESD/EMR):适用于分化良好、无溃疡、直径<2cm的黏膜内癌(T1a)。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微创手术,适用于部分T1b或早期进展期癌。
2、进展期胃癌(T2及以上)
全胃切除术或远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切除原发肿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D2淋巴结清扫为标准)。
联合脏器切除:若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脾、结肠、胰腺),需扩大切除范围。
【姑息性手术】
胃空肠吻合术:缓解晚期胃癌导致的胃出口梗阻。
支架置入:内镜下放置支架解除贲门或幽门梗阻。
出血或穿孔修补:紧急处理肿瘤相关并发症。
【新辅助化疗】
适用人群:局部进展期胃癌(T3/T4或淋巴结阳性),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常用方案:FLOT(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SOX(替吉奥+奥沙利铂)。
【辅助化疗】
术后应用:预防复发,适用于Ⅱ/Ⅲ期患者。
方案: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SOX或单药替吉奥(S-1)。
【姑息化疗】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
一线方案:FLOT、SOX、FOLFOX(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
二线方案:紫杉醇+雷莫芦单抗(抗VEGFR2)、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
【术前/术后放疗】
联合化疗(放化疗)用于局部晚期胃癌,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如贲门癌)。
【姑息放疗】
缓解骨转移疼痛、脑转移症状或控制肿瘤出血。
【HER2阳性胃癌(占15%~20%)】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联合化疗(如FLOT)用于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
DS-8201(Enhertu):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HER2阳性耐药患者。
【抗血管生成药物】
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靶向VEGFR2,单药或联合紫杉醇用于二线治疗。
【Claudin 18.2靶向药】
Zolbetuximab:针对Claudin 18.2高表达胃癌的免疫疗法(Ⅲ期试验中)。
PD-1/PD-L1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用于MSI-H/dMMR或PD-L1 CPS≥1的晚期胃癌二线治疗。联合化疗用于PD-L1阳性患者一线治疗(KEYNOTE-859)。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CheckMate 649)。
CAR-T细胞治疗:针对Claudin 18.2等靶点的实体瘤研究。
双特异性抗体:如HER2/CD3双抗(Zanidatamab)。
表观遗传药物: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免疫治疗。
本病属于反胃、胃院痛、噎膈、心腹痞、积聚等范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饮售不节、 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邪毒外侵,致气滞、血癌、凝、毒蕴,互结于胃,形成胃癌。
【辨证用方】
胃癌的辨证,先当辨明虚实,实证当辨气滞、血、痰结、毒蕴之轻重,虚证当辨气、 血、阴、阳之不同。胃脘疼痛、拒按,或胸闷脘痞,脉弦为实证;胃脘隐痛、喜按, 脉细弱为虚证。实证治以舒肝和胃、化瘀解毒、化痰散结为主,虚证治以健脾和胃、 补气益血、温中养胃为主,临床当根据虚实的轻重、夹杂、转化,辨证选用方药。
1.肝胃不和证
【主症】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口苦心烦,暖气陈腐或呃逆, 吞咽困难,纳少或呕吐反胃,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主方】逍遥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醋炒柴胡6g,制香附6g,广木香5g,炒积壳9g,川厚朴10g,青皮10g, 陈皮10g,砂仁5g,降香6g,杭白芍12g,旋覆花(布包)9g,代赭石(先煎)15g, 法半夏10g,木瓜10g,沉香粉(冲服)6g,全蝎10g,白花蛇舌草30g,八月札10g。 水煎服。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兼腑实便结,加大黄、槟榔;兼火热内郁加黄连、栀子、黄芩。 脘胀嗳腐者,加鸡内金、炒山楂、炒麦芽。
【临床报道】旋覆代赭汤加黄芪、麦冬、半枝莲等治胃痛化疗后呕吐40例, 总有效率为82.5% (中医药学报,2000,6)。
2.瘀毒内结证
【主症】胃脘刺痛,痛时拒按,心下痞块,按之疼痛,或呕血便血,肌肤甲错, 舌质紫黯或见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或涩。
【治法】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生蒲黄(布包)10g,五灵脂10g,桃仁9g,红花9g,当归尾15g, 赤芍15g,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5g,乌药9g,三七粉(冲服)3g, 莪术10g,仙鹤草30g,乌贼骨10g,侧柏炭12g,露蜂房6g,血余炭12g, 净蛇蜕6g,干蟾皮6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出血兼见舌质光红,口咽干燥,脉细数者:加参、生地、麦冬、 阿胶;失血日久,心悸少气,多梦少寐,体倦纳差,唇白舌淡,脉虚弱者, 加炒酸枣仁、黄芪、茯神、远志。
3. 痰湿凝结证
【主症】胸闷膈满,胃脘饱胀或疼痛隐隐,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 舌淡,苔滑腻,脉细濡或滑。
【治法】化痰散结,健脾和胃。
【主方】加减开郁二陈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苏子10g,莱菔子10g,贝母10g,胆南星10g,法半夏10g, 海藻10g,生牡蛎(先煎)3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0g,夏枯草15g, 陈皮10g,生苡仁15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化痰祛湿,软坚散结。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脾虚中寒痛甚、呕吐、肢冷者,加人参、干姜、砂仁、川椒目; 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生姜汁;食滞者,加炒山楂、鸡内金; 气滞甚者,加厚朴、大腹皮。
4.脾胃虚寒证
【主症】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白无华, 或四肢发凉,神倦无力,浮肿便溏,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润, 脉沉缓或弦细而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主方】加减理中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党参15g,白术10g,干姜3g,红蔻仁10g,吴茱萸6g,丁香6g, 柿蒂12g,檀香6g,肉桂5g,制附片6g,法半夏9g,诃子6g,石见穿30g, 白英15g,半枝莲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和胃止呕。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痛甚者,去党参加五灵脂、高良姜、三棱;形寒肢冷者,加肉桂、 补骨脂、仙灵脾;恶心呕吐甚者,加灶心土、代赭石。
5.气血双亏证
【主症】胃脘隐痛,全身乏力,心气短,头晕目眩,面黄无华、虚烦不寐, 自汗盗汗,甚则四肢浮肿,舌淡少,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
【主方】加减八珍汤(《中华肿癯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熟地12g, 白芍15g,紫河车10g,黄精5g,阿胶(烊化)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 水服。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黑便者,加白及、灶心土。
6.胃热伤阴证
【主症】胃脘灼热,口干欲饮,喜冷饮,嘈杂,食后痛剧纳差,五心烦热, 大便干燥,舌质红绛或光红少苔,脉滑或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主方】加减养胃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生地15g,玉竹10g,石斛30g,玄参10g,麦冬10g, 生石膏(先煎)15g,白芍10g,知母10g,沙参30g,竹茹10g,天花粉9g, 藤梨根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养阴和胃,清热解毒。主治胃癌。
【加减应用】胃脘灼热疼痛明显,嘈杂反酸者,加黄连吴茱萸。
胃癌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患者整体状况等。根据全球流行病学数据(SEER数据库):
早期胃癌(Ⅰ期):5年生存率约 68%~90%(内镜或手术根治后)。
局部进展期胃癌(Ⅱ~Ⅲ期):5年生存率约 20%~50%(需综合手术+化疗±放疗)。
晚期胃癌(Ⅳ期,转移性):5年生存率约 5%~10%(以姑息治疗为主)。
胃癌的预防和护理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早期筛查及科学治疗等多方面入手。
1、控制危险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Hp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感染者应通过抗生素治疗根除(需遵医嘱)。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胃癌风险,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5g/天,女性≤15g/天)。
避免职业暴露:减少接触石棉、重金属等致癌物,做好职业防护。
2、调整饮食习惯
减少高盐、腌制食品:如咸鱼、腊肉、泡菜等,盐摄入量每日<5g。
多摄入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如柑橘、西兰花、胡萝卜)。
避免霉变食物: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可能诱发癌症。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烫饮食,减少烧烤、油炸食品。
3、管理癌前病变
定期治疗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需定期复查胃镜。
关注家族史:一级亲属有胃癌史者,建议提前筛查。
4、早期筛查
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长期胃部不适、Hp阳性、胃癌家族史者,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识别预警症状:如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吞咽困难等,及时就医。
1、术后护理
饮食管理:术后早期以流质(米汤、藕粉)为主,逐步过渡到半流质(粥、面条)和软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坚硬食物,减少胃部负担。
并发症监测:警惕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感染等,出现发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2、放化疗期间的护理
恶心呕吐:少量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止吐药。
口腔溃疡: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性食物。
骨髓抑制:定期查血常规,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鸡蛋、鱼肉)、口服营养补充剂,必要时静脉营养。
3、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小组,家属多陪伴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疼痛管理
按医嘱使用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结合放松训练或物理疗法缓解疼痛。
5、长期随访
定期复查胃镜、CT、肿瘤标志物 (如CEA、CA19-9),监测复发或转移。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复发诱因。
6、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18.5-24之间,避免肥胖。
慎用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胃损伤,需遵医嘱。
胃癌患者的饮食保健对于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以及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建议的胃癌饮食保健指南:
选择高蛋白食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促进组织修复。鱼、鸡肉、牛奶和豆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少量多餐:由于胃癌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减轻胃部负担。
注重饮食卫生:胃癌患者的免疫力较低,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可减少胃部的消化负担。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和提高免疫力。胃癌全切后的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但应注意选择软烂易消化的品种,如蒸熟的南瓜、胡萝卜等。
避免腌制、熏制及高盐食品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
避免酒精和浓茶、咖啡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然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普食。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坚硬和粗纤维类食物。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可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还要避免暴饮暴食,坚持少量多餐。
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蒸蛋等。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饮食卫生。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应对治疗的能力,促进身体康复。
1、梨根粥
【用料】藤梨根125g,瘦猪肉100g,大米100g。
【用法】藤梨根洗净,水煎取汁,猪肉切小块,与大米同煮为粥。食肉喝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7~14天为1疗程。
2、苡仁粥
【用料】苡仁20g,糯米或粳米30g,白糖半匙。
【用法】苡仁、糯米洗净,置锅内放冷水2大碗,中火煮半小时,离火温食,每日1次。
3、首乌粥
【用料】首乌50g,大枣20枚,粳米100g。
【用法】大枣去核洗净,首乌水煎取汁,入粳米同煮为粥。每日1剂,早晚服用。
4、益气补血粥
【用料】黄芪30g,大枣15g,粳米50g。
【用法】将黄芪水煎2次,合并2次滤液,去渣,取药液800毫升。将黄芪液与大枣、粳米同煮为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
5、陈皮瘦肉粥
【用料】无贼骨13g,陈皮6g,猪瘦肉40g,粳米适量。
【用法】将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在锅内煮成粥,最后加入食盐调味。每日服用两次。
6、莱菔子粥
【用料】莱菔子10-30g,粳米适量。
【用法】将莱菔子与粳米共煮成粥后食用。适用于胃癌腹胀明显者。
7、健脾养胃粥
【用料】薏米50g,红枣10g,莲子20g,冰糖20g,粳米100g。
【用法】将薏米、红枣、莲子、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用文火煮成粥。根据个人口味调味,早晚食用。
8、阿胶桂圆花生粥
【用料】阿胶30g,桂圆肉15g,大枣(去核)20g,花生米20g,糯米100g。
【用法】阿胶蒸溶化备用,将以上食材加清水煮粥,粥熟后加入蒸溶化的阿胶搅匀,稍煮2分钟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匀,热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7天。
9、陈皮消食粥
【用料】广陈皮10g,乌贼骨15g,猪瘦肉50g,白米150g。
【用法】将广陈皮与乌贼骨加适量水煎煮,煮沸20分钟后,过滤取药汁备用。猪瘦肉洗净切碎,加白米加适量水煮粥,煮热后倒入药汁混匀。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
备注:更多食疗方见肿瘤药膳专栏,或点击本页相关文章栏目相应文章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