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 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例, 死亡病例约34.1万例 [1,3]。2020年,中国女性宫颈癌新增病例为15.07万例; 同年,中国女性宫颈癌死亡病例5.57万例 [2]。
图1.2020年各国宫颈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和死亡率(B) [3]。
我国宫颈癌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高发区常连接成片,各省宫颈癌相对高发区的市、 县也常有互相连接现象。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29个省、市, 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我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 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主要与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
宫颈癌的分类主要基于病理类型,常见的分类如下:
1、宫颈鳞状细胞癌(SCC)
这是宫颈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宫颈癌的80%。根据病理特征,鳞状细胞癌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亚型: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但浸润范围较小。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癌灶浸润间质范围较广。
其他亚型:包括乳头状鳞癌、基底细胞样鳞癌、湿疣样癌、疣状癌等。
2、宫颈腺癌(AC)
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15%-2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腺癌的亚型包括:
普通型腺癌:最常见,占宫颈腺癌的90%。
黏液性腺癌:包括胃型、肠型、印戒细胞癌等。
其他亚型:如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等。
3、腺鳞癌(ASC)
腺鳞癌同时包含腺癌和鳞癌成分,较为罕见,占宫颈癌的2%-5%。
4、其他少见类型
包括腺样基底细胞癌、绒毛状管状腺癌、内膜样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1、异常阴道出血
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出现阴道流血,是宫颈癌早期最典型的症状。
非经期出血:月经期间或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
2、阴道分泌物异常
白带增多,颜色、质地和气味可能发生变化,如混有血液、呈黄色或红色,伴有腥臭味。分泌物可能呈水样、米泔样或脓性。
3、盆腔疼痛
下腹部、腰骶部或盆腔疼痛,可能在性生活、月经期间或排便时加剧。
4、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5、其他症状
性交疼痛:性生活时感到不适或疼痛。
大便异常:便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形状变细。
腿部肿胀或疼痛:淋巴系统受阻导致下肢水肿。
全身症状:疲乏、体重下降、贫血。
1、泌尿系统并发症
尿频、尿急、尿潴留:肿瘤压迫膀胱或尿道。
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盂积水,影响肾功能。
2、淋巴水肿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或腹部肿胀。
3、手术相关并发症
感染: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或伤口感染。
尿潴留:手术可能损伤盆腔神经,导致排尿困难。
输尿管瘘或膀胱阴道瘘:多发生在手术后1-2周。
4、远处转移
宫颈癌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肺、肝、骨等远处器官。
5、其他并发症
贫血:慢性出血导致贫血。
心理压力:患者可能因疾病和治疗过程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用途:初筛宫颈细胞异常,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
方法:刷取宫颈脱落细胞,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灵敏度约70%-80%。
【HPV检测】
用途:筛查高危型HPV(如16/18型)感染,辅助判断癌变风险。
适用人群:30岁以上女性联合TCT筛查,或作为初筛补充。
【阴道镜检查】
指征:TCT或HPV检测异常者。
过程:醋酸/碘试验后观察宫颈血管及上皮变化,定位可疑病变区域。
【宫颈活检】
方式:多点钳取或锥切(LEEP刀/冷刀)获取组织标本。
病理诊断:确诊癌变类型(鳞癌/腺癌)及浸润深度。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评估肿瘤大小、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缺点:对微小病灶敏感性较低。
【MRI(磁共振成像)】
优势: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宫旁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5%。
适用场景:术前分期、评估是否保留生育功能。
【CT/PET-CT】
CT:检测远处转移(如肺、肝),但软组 织分辨率低于MRI。
PET-CT:全身评估转移灶,用于晚期或复发病例。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鳞癌患者阳性率约60%-80%,监测复发。
CA125/CEA:腺癌可能升高,特异性较低。
宫颈癌的病因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结合其他高危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核心病因:
【HPV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HPV类型:约70%的宫颈癌由HPV 16型和18型引起,其他高危型包括31、33、45、52、58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通常无临床症状,但持续感染(超过2年)可导致宫颈细胞发生癌前病变(如CIN 1/2/3)。
致癌机制:HPV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导致抑癌基因(如p53、Rb)失活,引发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
【协同风险因素】
1、性行为与生育因素
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HPV感染史。
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16岁),宫颈未成熟时更易受HPV感染。
早育、多产(≥3次)导致宫颈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2、免疫功能抑制
艾滋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无法清除HPV。
慢性炎症(如衣原体感染)或长期生殖道感染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3、吸烟及其他环境因素
烟草中的致癌物(如尼古丁)促进宫颈细胞DNA突变。
长期口服避孕药(>5年)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间接促进HPV持续感染。
4、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若有宫颈癌病史,可能因基因缺陷(如HLA类型)导致对HPV的清除能力降低。
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和HPV18型,其通过病毒癌蛋白干扰宿主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网络。
1、HPV感染与病毒致癌机制
(1) HPV基因组整合与癌蛋白作用
病毒结构:HPV基因组分为早期区(E1-E7)和晚期区(L1-L2),其中E6和E7是主要致癌基因。
【E6蛋白】
降解p53:通过E6AP泛素连接酶介导p53的泛素化降解,抑制DNA损伤修复和凋亡。
激活端粒酶:结合hTERT启动子,上调端粒酶活性,促进细胞永生化。
【E7蛋白】
结合Rb蛋白:解除Rb对E2F转录因子的抑制,驱动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转换。
干扰p21/p27: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I),促进细胞增殖。
基因组整合:HPV DNA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如3p、5p等染色体)导致病毒癌基因持续表达,同时破坏宿主抑癌基因(如LKB1、FHIT)。
(2) HPV分型与致癌风险
高危型:HPV16(占50%)、HPV18(20%)、HPV31/33/45等,E6/E7蛋白致癌性强。
低危型:HPV6/11主要引起生殖器疣,极少致癌。
2. 宿主基因突变与表观遗传学改变
【关键基因突变】
PIK3CA突变:约20-30%宫颈癌存在激活突变,驱动PI3K/AKT/mTOR通路促进增殖。
TP53突变:HPV阴性宫颈癌中常见(如腺癌亚型),但在HPV阳性癌中因E6降解p53而突变率低。
STK11(LKB1)缺失: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增加宫颈癌风险。
【表观遗传调控异常】
DNA甲基化:抑癌基因(如RASSF1A、CADM1)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沉默;病毒基因组甲基化状态影响致癌性。
非编码RNA:miR-21过表达抑制PTEN;miR-34a低表达导致p53信号减弱。
3. 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TME)
局部免疫抑制:
HPV通过E5蛋白下调MHC-I表达,逃逸CD8+T细胞识别。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M2型)分泌IL-10、TGF-β,抑制抗病毒免疫。
PD-1/PD-L1轴:
HPV+宫颈癌高表达PD-L1(由E7通过MAPK通路诱导),导致T细胞耗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阳性患者中显著改善生存。
4. 信号通路异常
PI3K/AKT/mTOR通路:激活促进细胞存活、糖酵解和血管生成。
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与宫颈癌干细胞特性维持相关。
NF-κB通路:慢性炎症(如HPV感染)导致持续激活,促进增殖和转移。
5. 代谢重编程与氧化应激
Warburg效应:肿瘤细胞依赖有氧糖酵解,上调GLUT1和LDHA。
ROS累积:HPV感染和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ROS)过量,引发DNA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
脂代谢异常:脂肪酸合成酶(FASN)过表达支持膜合成和信号传导。
【癌前病变及微小浸润癌】
宫颈锥切术(冷刀/LEEP/激光):用于CIN 3或IA1期无脉管浸润者,保留生育功能。
全子宫切除术:无生育需求的IA1期伴脉管浸润或IA2期患者。
【浸润癌(IB1-IIA1期)】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Piver II-III型/Q-M分型):切除子宫、部分阴道及宫旁组织,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
【保留生育手术】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仅切除宫颈及部分阴道,保留子宫体(适用于IB1期肿瘤≤2cm)。
前哨淋巴结活检:减少淋巴水肿风险。
【根治性放疗】
外照射(EBRT):靶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5-50 Gy)。
近距离放疗(后装):宫颈局部高剂量(80-90 Gy),联合外照射提高疗效(适用于IIB-IVA期)。
同步放化疗:联合顺铂增敏,5年生存率提高15%-20%。
【术后辅助放疗】
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深间质浸润):盆腔放疗±顺铂化疗。
【同步放化疗】
方案:顺铂(40 mg/m²,每周1次)或顺铂+紫杉醇(TP方案)。
适用:局部晚期(IB3-IVA期)或术后高危患者。
【新辅助化疗(NACT)】
方案:TP(紫杉醇+顺铂)或TC(紫杉醇+卡铂),3-4周期后手术。
适用:IB3期肿瘤>4cm,缩小病灶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姑息化疗(晚期/复发)】
一线方案: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
二线方案:拓扑替康、吉西他滨或免疫联合方案。
【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中位OS提高3.9个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PD-1抑制剂):用于PD-L1阳性(CPS≥1)复发/转移癌,客观缓解率17%-26%。
西米普利单抗:二线治疗,显著延长生存期。
【抗体偶联药物(ADC)】
Tisotumab vedotin:针对组织因子(TF),复发宫颈癌客观缓解率24%。
本病相当于中医带下、五色带、崩漏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是七情所伤,肝郁气滞, 冲任损伤,肝、脾、肾诸脏虚揭为本;湿热邪毒,瘀积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冲任受损, 积胞中为标。
【辨证用方】
宫颈癌的辨证,重在辨热、瘀、实、虚。以白带多,色黄如米泔,味臭,或有阴道出血, 色鲜红等为主症者多为实证热证;白带多,质地清稀或阴道流血色淡量多者多为虚证; 阴道流血色黯,夹有血块者多为实证、瘀证。宫颈癌的治疗宜根据寒、热、瘀、实、 虚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由于官颈癌多有阴道出血,宜配合止血药物。
1.肝郁气滞证
【主症】阴道流血或夹有血块,伴胸胁胀满,少腹胀感或痛或全身窜痛, 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不思饮食,情绪郁闷,自带稍多,月经失调, 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毒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柴胡10g, 白芍10g, 当归12g, 郁金12g, 青皮10g, 香附10g, 白术10g, 半枝莲30g, 败酱草20g, 白花蛇舌草30g, 炒枳壳10g, 黄芩10g, 茯苓10g, 甘草3g。水煎服。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纳少、腹胀者,加炒麦芽、鸡内金;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少腹胀或痛者,加川楝子、醋延胡索。
2.气滞血瘀证
【主症】漏下黯红色血块,少腹积块,胀痛或刺痛,痛引腰背,带下不多, 消瘦,舌质黯或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加减少腹逐瘀汤(潘敏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当归12g,赤芍10g,小茴香3g,生地15g,延胡索10g, 香附12g,苦参15g,莪术10g,桃仁10g,炮山甲(先煎)15g,蚤休30g, 夏枯草15g,生牡蛎(先煎)30g,生蒲黄(布包)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胀痛甚者,加乌药、川楝子、五灵脂;脾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带下腥臭色黄者,加败酱草、鱼腥草;低热、口干不欲饮水者,加制鳖甲、青蒿。
3.湿热内结证
【主症】带下量多或较多,色黄,或黄赤兼下,或色如米泔,服臭,尿黄便干, 腹痛下坠,口苦口干,舌质红或常,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主方】蒲菊苓莲汤(《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证治》)
【组成与用法】蒲公英30g,野菊花15g,金银花30g,茯苓30g,半枝莲30g, 薏苡仁30g,茵陈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痈。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便秘者,加大黄、厚朴、枳实;口千口苦心烦失眠者,加栀子、 淡豆豉、天花粉、黄连、黄芩;疼痛甚者、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
4.痰湿下注证
【主症】白带量多,形如痰状,体重身倦,头晕头重如裹胸闷腹胀,或痰多乏力, 神疲纳少,舌质淡或正常,苔腻,脉滑或濡缓。
【治法】健脾化湿。
【主方】加味二陈汤(《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法半夏10g, 茯苓10g, 陈皮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白术10g, 半枝莲30g, 龙葵30g, 泽泻10g, 厚朴10g, 莪术10g, 虎杖10g, 蚤休15g, 泽兰10g, 桃仁10g。水煎服。
【功能主治】化痰祛湿,化瘀解毒。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脾虚神疲甚者,加黄芪、党参或人参; 恶心欲呕、腹胀甚者,加生姜、木香。
5.肝肾阴虚证
【主症】时有阴道流血,量少,色黯或鲜红,腰酸背痛,头晕耳鸣,目眩口干, 手足心热,夜寐不安,易怒形瘦,时有红,便干尿黄,舌质红,苔少或有剥苔, 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解毒。
【主方】加减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生地15g,丹皮10g,知母10g,山茱萸10g,黄柏6g,茯苓10g, 女贞子10g,山药10g,当归10g,赤芍10g,旱莲草15g,三棱15g,莪术15g, 枸杞子15g,草河车10g,半枝莲15g,蚤休15g,白英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清热解毒。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少腹痛或如针刺、口干欲频频少饮者甲、乳香、没药;小便频数、 疼痛者,加木通、萹蓄;胸闷心烦、怒者,加郁金、柴胡、龙胆草。
6.脾肾阳虚证
【主症】时有少量阴道流血,色青紫,神疲乏力,腰酸冷,纳少,少腹坠胀, 白带清稀而多,或有四肢困倦,畏冷大便先千后溏,舌质胖、淡,苔白润, 脉沉细或缓。
【治法】温补脾肾。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中华肺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陈皮10g,制附子(先煎)10g, 炮姜10g,茯苓12g,仙灵牌12g,柴胡6g,吴茱萸6g,莪术10g,半枝莲15g, 蚤休15g,当归10g,薏苡仁12g,甘草6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化湿解毒。主治宫颈癌。
【加减应用】腰膝冷痛甚者,加狗脊、杜仲、川断;纳少腹胀者,加神曲、鸡内金、砂仁。
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癌症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早期宫颈癌(I期)
Ia期:治愈率可达95%以上,经过规范治疗,患者通常能长期存活。
Ib期:治愈率在80%-85%左右,5年生存率可达80%-90%,部分患者可长期存活。
中期宫颈癌(II期)
5年生存率在50%-70%之间,积极治疗后可存活5-10年或更久。
晚期宫颈癌(III期和IV期)
III期:生存率因亚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III C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60.8%,而III C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7.5%。
IV期: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20%,存活时间可能在1-3年。
宫颈癌是少数可通过有效预防措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的恶性肿瘤。
1、一级预防: 阻断病因(HPV感染)
【HPV疫苗接种】
适用人群
优先推荐:9-14岁女性 (未发生性行为前,免疫应答最佳)。
补种人群:15-45岁女性 (即使已有性生活或HPV感染,仍可接种)。
疫苗类型
二价:预防HPV16/18型 (导致70%宫颈癌)。
四价:预防HPV16/18/6/11型 (额外预防生殖器疣)。
九价:预防HPV16/18/31/33/45/52/58/6/11型 (覆盖90%致癌型)。
接种程序
9-14岁:2剂 (0、6个月)。
≥15岁:3剂 (0、1-2、6个月)。
【性行为保护】
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HPV传播风险 (但无法完全阻断)。
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过早性行为(初次性行为, <16岁者风险升高)。
2、二级预防:早期筛查与癌前病变管理
【筛查策略】
21-29岁: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TCT)。
30-65岁:首选HPV检测联合TCT (每5年一次),或单独TCT (每3年一次)。
>65岁:若既往筛查结果持续阴性,可停止筛查。
【癌前病变(CIN)处理】
CIN1(低级别病变):60%可自行消退,建议随访(6-12个月复查)。
CIN2/3(高级别病变):需治疗(如宫颈锥切术、LEEP术),阻断进展为癌。
【筛查注意事项】
避开月经期,检查前24小时避免阴道用药或性行为。
即使接种HPV疫苗,仍需定期筛查(疫苗未覆盖所有高危型别)。
3、三级预防:治疗后康复与防复发
1、术后/放化疗后护理
【定期随访】
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妇科检查、HPV、TCT、肿瘤标志物)。治疗后3-5年每6个月复查,5年后每年复查。
【并发症管理】
放射性肠炎/膀胱炎:低渣饮食、药物缓解炎症。
淋巴水肿(术后):穿戴压力袜、物理治疗。
2、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吸烟者宫颈癌风险增加2倍(烟草代谢物损害宫颈细胞)。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酸、维生素A/C的食物(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免疫力。
心理支持:约30%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需心理咨询或支持团体干预。
宫颈癌的饮食健康管理是辅助治疗、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可帮助增强免疫力、调节激素代谢、保护消化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并降低复发风险。以下是针对宫颈癌患者的饮食建议:
1. 推荐食用富含维生素C\E、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2. 推荐食用高膳食纤维食物,促进肠道健康,减少毒素滞留,降低炎症水平。
3. 推荐食用优质蛋白质,修复组织,维持肌肉量(尤其放化疗后)。
4. 推荐食用绿茶、咖喱、十字花科蔬菜,减少炎症,诱导癌细胞凋亡。
1、忌食高脂肪与加工食品
2.忌食高糖饮食
3.忌饮酒
4.忌食高盐与腌制食品
1.黄芪枸杞炖鸡汤
【组成】黄芪10g,枸杞15g,鸡肉
【功效】增强免疫力
2.红枣红豆粥
【组成】红枣5颗,红豆30g,糯米
【功效】缓解贫血
3.银耳莲子羹
【组成】银耳,莲子,冰糖
【功效】减轻放疗燥热
4.食疗方4
【组成】鲜蜗牛肉80克(千品40克),瘦猪肉120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蜗牛连壳洗净,用开水烫后,挑出蜗牛肉,再用清水洗净;瘦猪肉洗净,切粒;把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慢煮10分钟,加人盐和味精调味即成。
【服法】可分1~2次饮用或佐餐食。
【功效】本汤解毒,可治气嘴病,利水泄火,消肿败毒,去湿清热。
【适应症】适用于鼻癌肠癌,子宫颈癌,卵巢癌。
备注:更多食疗方见肿瘤药膳专栏,或点击本页相关文章栏目相应文章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