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癌症)患者之家
首页
癌症知识
肿瘤中医药治疗
肿瘤药膳
肿瘤治疗技术
前沿资讯
登录/注册
VIP特权
总论
肺癌
结直肠癌
肝癌
胃癌
乳腺癌
前列腺癌
肾癌
胰腺癌
食管癌
膀胱癌
宫颈癌
卵巢癌
脑肿瘤
淋巴瘤
黑色素瘤
白血病
甲状腺癌
鼻咽癌
子宫癌
睾丸癌
胆囊癌
喉癌
骨肿瘤
胆管癌

文章目录

1.前言

2.定义及分类

(一)原发性骨肿瘤

1. 骨肉瘤

2. 软骨肉瘤

3. 尤文氏肉瘤

(二)继发性骨肿瘤

3.症状体征及并发症

(一)症状与体征

(二)并发症

4.诊断及检测方法

5.病因

6.病理

7.西医治疗

(一)化疗

(二)放射治疗

(三)手术治疗

(四)辅助治疗

(五)免疫治疗

(六)溶瘤病毒治疗

8.中医药治疗

9.生存期

10.预防护理

(一)骨癌的预防措施

(二)骨癌患者的护理

11.饮食健康

(一)饮食原则

(二)饮食禁忌

(三)推荐食疗方

12.各省部分专家汇总

13.参考文献及PDF

骨肿瘤

122 阅读

1.前言

骨癌,即恶性骨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骨骼或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

骨癌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肿块、病理性骨折及功能障碍为主,晚期可伴随全身消耗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暴露(如放射线、化学致癌物)、基因突变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且易与良性骨病混淆,骨癌的诊断和治疗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提高公众认知及早期筛查水平。

据统计,我国恶性骨肿瘤发病率从2004年的0.16‰上升至2014年的0.208‰,可能与工业化进程、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变化相关。青少年(10-20岁)是原发性骨癌的高发人群,而继发性骨癌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2.定义及分类

骨癌(Bone Cancer)是指起源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如软骨、骨髓等)的恶性肿瘤。骨癌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的特点,部分类型对放化疗敏感度低,需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骨肿瘤主要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肉瘤, Sarcomas)和继发性骨肿瘤(转移瘤, Metastases)。最常见的肉瘤是骨肉瘤(Osteosarcomas)、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和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占这类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二以上。至于继发性骨肿瘤,它们可能是由各种类型的晚期癌症引起的。因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以深入了解这些类型骨肿瘤之间的差异。

(一)原发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是起源于间充质的肿瘤。它们由于肿瘤细胞与局部微环境细胞类型密切相互作用而出现在丰富的细胞群环境中。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依次为骨肉瘤(35%)、软骨肉瘤(25%)和尤文氏肉瘤(16%)(图1)。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1.普通骨肉瘤的解剖分布 [3]。

这些骨源性肿瘤是一组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总癌症诊断的不到0.2%。虽然它们并不常见,但骨肉瘤具有高死亡率和总体疾病负担。

这些肿瘤由异质细胞群组成,包括癌症干细胞(CSC)。CSC具有正常干细胞的能力,尤其是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CSC可以更恰当地称为“肿瘤起始细胞”,因为它可以产生特定肿瘤中发现的所有细胞 [4]。因此,CSC表达的标记物范围很广,根据肿瘤类型和来源组织的不同而不同(图2)。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2.骨肉瘤干细胞概述。(a)骨肉瘤;(b)尤文氏肉瘤;(c)软骨肉瘤;(d)每种肉瘤的广谱CSC标记物(黑色)和CSC表型的分子机制(蓝色)已被记录。一些抗CSC化合物(红色)已被临床前尝试抑制CSC表型 [5]。

1. 骨肉瘤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尤其多发于青少年和青壮年[5]。具体来说,骨肉瘤主要发生在10~20岁之间,即青春期的生长高峰期,女孩16岁和男孩18岁是发病率的高峰。它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其中恶性细胞产生病理性骨,具有转移的自然倾向。这种类型的肉瘤的特征是骨结构紊乱,表现为细花边状的骨小梁模式或不规则的骨样团块,明显不同于正常的骨形成。最常见的骨肉瘤发生在快速生长的长骨的近骺区。

2. 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间质肿瘤。它们具有软骨样外观,其特征是各种分化的细胞产生软骨样基质[6]。与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不同,这种类型的肿瘤以成人患病为主,超过70%的确诊病例出现在40岁以后。

常规软骨肉瘤开始于髓内生长,通常累及骨盆、股骨、肱骨、肋骨和髂骨。然而,股骨、肱骨和骨盆也是去分化软骨肉瘤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软骨样和非软骨样部分,通常看起来像成纤维组织或成骨组织,表明在一个肿瘤中存在两种间充质分化[6]。此外,软骨肉瘤有转移到远处器官的高倾向,尤其是肺。这些病变的解剖深度往往导致诊断较晚,再加上对化疗、放疗甚至靶向治疗的高耐药性,导致预后较差[6]。

3. 尤文氏肉瘤

尤文氏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第二常见的恶性骨肿瘤,15岁为发病率高峰 [7]。它通常影响人在生命的前30年,表现为一个小的,圆形的,蓝色细胞恶性肿瘤 [7]。这类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局部治疗和辅助化疗。

(二)继发性骨肿瘤

骨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表明预后较短,死亡率高。这是因为一旦肿瘤细胞进入骨骼,这种疾病就很难治愈。然而,治疗被认为是为了减轻疼痛和减缓其发展[8]。大多数骨转移是由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引起的,比肉瘤更常见,尤其是在成人中[8]。

骨肉瘤和转移瘤具有相同的组织微环境和生态位。根据干扰正常骨重塑的主要机制,继发性骨肿瘤可分为溶骨性(osteolytic)、成骨性(osteoblastic)和混合性(mixed)三大类。溶骨性转移(如肺癌、肾癌)即破骨细胞活跃,骨质破坏伴纤维化。成骨性转移(如前列腺癌)即新生骨基质杂乱,成骨细胞增生。

3.症状体征及并发症

(一)症状与体征

骨癌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的类型、位置和进展程度而异。

疼痛:疼痛是骨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发生在肿瘤部位,初始为间歇性、轻微的不适,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或活动时更为明显。疼痛的性质可能是钝痛、刺痛或牵拉痛。

肿胀或肿块:肿胀通常与肿瘤生长有关,局部可能出现肿块或硬结,质地可能坚硬或柔软,触之不动。肿块可能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或触痛。

功能障碍:骨癌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此外,骨癌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贫血等全身性症状,这些表现与肿瘤的代谢影响有关。其他症状还包括但不限于肢体远端麻木、放射性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发热等。

(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感染、功能障碍、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水、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4.诊断及检测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骨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X线检查:这是骨癌诊断的基础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变化。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晰,而恶性肿瘤则表现为边界模糊、骨膜反应和肿瘤骨形成。

CT检查: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图像,尤其适用于观察细微结构和早期小病灶。它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范围和是否有转移。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在软组织内的侵犯范围以及骨髓受累情况,对于骨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骨扫描: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检测其在骨骼中的分布情况。骨癌病灶处会出现核素浓聚,可用于早期发现骨转移瘤。

PET-CT扫描: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体内代谢信息,有助于癌症的分期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2.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骨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获取病变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穿刺活检:使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获取少量组织样本。这种方法相对微创,适用于大多数骨肿瘤。

手术活检:通过手术切开皮肤,直接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检查。手术活检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避免干扰后续治疗。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否有贫血、白细胞增多等异常。

血清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破坏迅速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能升高。

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是否存在转移。

5.病因

癌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放射线暴露、其他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1、遗传学说:基因突变(TP53基因、RB1基因、EXT1/EXT2基因)可致肿瘤,一级亲属中有骨肿瘤史的人更易患病,需定期通过检查排查疾病。

2、刺激学说: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的过度暴露、环境污染、电离辐射、骨折、烧伤等损伤的过度刺激会诱发恶性骨肿瘤的发生。化学因素如长期暴露在含有烷化剂、氯乙烯、苯类化合物的环境中,也可能会诱发恶性骨肿瘤的发生。

3、生物学说: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改变基因的排序,从而导致骨肿瘤的发生。如毒力较低细菌造成的感染性滑膜炎可能与滑膜瘤的发生有关。

4、其他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如生长激素会刺激恶性骨肿瘤的发生,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转移。

6.病理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易位在原发性骨癌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骨肉瘤可能涉及TP53基因突变(50%-70%病例),RB1缺失(30%)。软骨肉瘤可能涉及:IDH1/IDH2突变(50%病例),COL2A1异常表达。尤文氏肉瘤会涉及:EWSR1-FLI1基因融合(85%病例),t(11;22)(q24;q12)染色体易位。脊索瘤会涉及:T基因(brachyury)过表达,部分病例存在PI3K/AKT通路激活。

骨肉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具有相同的组织微环境和生态位。有证据表明,癌细胞在增殖和转移形成之前可以在转移生态位中保持数十年的休眠状态。尽管如此,骨转移的肿瘤细胞不能直接破坏骨,但它们刺激破骨细胞降解骨ECM。因此,通过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之间的干扰,促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3.图示肿瘤骨转移引起的“恶性循环” [3]。

骨组织是许多癌症生长的理想场所。肿瘤细胞设法转移到骨,劫持控制骨稳态的生理机制。因此,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出现不平衡。根据肿瘤类型和肿瘤源性因素的不同,恶性细胞对骨微环境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前列腺细胞经常分泌成骨促进因子(如BMP、Wnt、ET-a、PDGF),而乳腺癌细胞通常通过产生可溶性抑制剂来抑制这些途径,同时过度表达破骨诱导因子(如PTHrP、IL-8、IL-11)。因此,清楚地了解骨微环境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制定针对不同骨转移瘤的靶向治疗策略。此外,区分转移性和肉瘤环境为更具体、更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起点(图4)。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4.骨肿瘤转移与肉瘤微环境的比较 [3]。

7.西医治疗

骨肿瘤治疗是一项医学挑战,特别是由于其复杂性、异质性、侵袭性行为。骨癌的治疗受到了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极大关注,但骨肉瘤的治疗选择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相同[3]。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癌症的类型及其特征,疾病是局部的还是广泛的,既往治疗史,症状,一般健康状况等。

骨肿瘤根除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切除,或是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治疗通常可以缩小骨肿瘤或减缓骨转移瘤的生长速率,但它们不能完全治愈 [8]。肿瘤可能在最初的治疗后复发,且表现得更有攻击性,对全身治疗的抵抗力增强,即产生了耐药性。

(一)化疗

采用新型辅助化疗方案可使肿瘤坏死,减小原发肿瘤大小,减少肺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9]。目前的化疗方案包括使用阿霉素、大剂量甲氨蝶呤、顺铂和异环磷酰胺。所有的细胞毒性药物都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过程破坏细胞周期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它们以重复的、有规律的间隔给药,称为治疗周期,治疗计划取决于健康组织的恢复能力。为了产生更有效的结果,大多数化疗方案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这类药物。通过多药联合治疗,在诊断时无转移迹象的患者生存率约为70%。相比之下,出现转移的患者只有20%的生存率。化疗通常不能有效治疗软骨肉瘤 [7]。联合细胞毒性药物的强化治疗也未能显著提高常规高级别骨肉瘤的治愈率。主要原因是固有或获得性耐药,再加上癌细胞发生转移,导致复发患者预后惨淡,治愈概率最高为20-25%。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消灭癌细胞的物理方法。所施加的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高能辐射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破坏其遗传物质,阻碍肿瘤细胞进一步分裂和增殖。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性干预疗法来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镇痛需求,维持或改善骨骼功能。此外,对于无法切除或未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减轻局部骨痛和炎症。此外,放疗可作为主要的局部控制方式或联合手术治疗尤文氏肉瘤 [3]。相比之下,软骨肉瘤被认为是放射耐药肿瘤,但其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放疗和消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如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冷冻消融等。

(三)手术治疗

骨癌治疗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是手术干预。在恶性肿瘤中,手术切缘必须较宽或较彻底,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这意味着所有切除的肿瘤必须被一层正常组织覆盖 [10]。

骨肉瘤的治疗方案包括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的手术切除、手术切缘、重建以及根据骨肉瘤亚型进一步划定的辅助治疗方案。同样,尤文氏肉瘤的手术治疗意味着阑尾骨骼病变的广泛切除和轴向骨骼病变的选择性切除 [7]。

尽管获得了较高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但由于侵犯邻近关节和形成骨缺损,手术的广泛切除与显著的功能损害相关 [11]。因此,手术只适用于长骨和髋关节骨折,如果脊髓受累,或周围神经受压。此外,少量骨肿瘤细胞可能留在缺损周围,并导致肿瘤复发 [11]。

(四)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从而避免大面积切除和重建。各种技术和局部佐剂已经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在这些程序中,射频消融是最广泛和最彻底的热烧蚀技术。射频消融被认为是可靠、安全、微创、有效控制骨肿瘤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它通过靶组织中的离子摩擦加热作用于实体肿瘤。随后,焦耳效应破坏邻近的肿瘤组织[12]。

冷冻消融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通过扫描局部组织结构结合低温冷冻技术可以针对性的使肿瘤细胞死亡。冷冻消融对疼痛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肿瘤有效[13]。然而,这种手术可能会造成多种并发症。此外,目前的手术复杂度较高且费用高昂。

微波消融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另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插入肿瘤的尖端产生高频电磁场,诱导水分子旋转产热,最终使癌细胞凝固性坏死。此方法简化了手术过程,减少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12]。与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相比,该技术的一些缺点是消融区边缘不太明显,并且可能使周围组织过热,这限制了其在治疗椎体转移中的应用。

激光消融也可以治疗骨肿瘤。它使用光纤将红外光能量传输到肿瘤中,诱导目标组织快速加热,从而产生蛋白质变性,从而发生凝固性坏死[12]。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预测坏死的大小,不需要使用中性电极,不需要与医疗设备相互作用,而且一次性激光纤维的成本低。但其缺点是单个纤维的消融区较小,限制了该技术在治疗大肿瘤中的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被认为是一种将超声能量与热反馈相结合的革命性非侵入性技术。具体来说,超声束聚焦在病变上,产生的热量诱导凝固性坏死和细胞死亡[12]。它的主要优点是精确的治疗计划、连续的温度测定和即时的治疗评估。然而,由于消融面积相对较小,该过程相当耗时[12]。

氩束凝血(Argon Beam Coagulation, ABC)也有助于骨肿瘤的治疗[7]。几十年来,这项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在主要开放手术部位进行表面控制的一种方法,使用与标准电手术发生器相同的原理,但不需要直接接触。与其他技术相比,ABC更容易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合理的辅助治疗,复发率低 [3]。

(五)免疫治疗

治疗骨癌的另一个有希望的选择是免疫调节疗法[14]。巨噬细胞首先攻击肉瘤细胞;然后,树突状细胞在肿瘤部位捕获肿瘤相关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淋巴结内的T细胞;接下来,T细胞返回并杀死肿瘤细胞。这种抗肿瘤免疫反应是由免疫检查点机制调节的。免疫治疗的工作原理包括减弱肿瘤细胞用来保护自己免受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侵害的免疫抑制分子。在这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骨肉瘤方面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5.脊索瘤免疫微环境 [14]。

(六)溶瘤病毒治疗

溶瘤病毒治疗是一种新方法,已成为传统化疗的替代方案[15, 16]。这些病毒经过基因改造,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杀灭肿瘤细胞。几项临床前研究显示,全身溶瘤病毒治疗骨肉瘤的效果令人鼓舞[17]。为避免运输过程中被免疫系统、物理障碍阻止病毒发挥作用,更好的策略是使用纳米载体将溶瘤病毒运送到肿瘤部位[15]。

若本图无法展示,请更换浏览器查看

图6.溶瘤病毒(OVs)的双重作用模式——直接裂解感染细胞(溶瘤)和间接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在成功进入肿瘤细胞后,病毒可能会或可能不会维持下去。如果细胞的免疫系统不能消除外来病毒颗粒,病毒就会接管肿瘤细胞的复制,并开启裂解周期。一旦病毒颗粒被复制,肿瘤细胞被裂解,病毒颗粒被释放,进一步靶向并感染周围的肿瘤细胞。肿瘤溶解导致细胞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肿瘤相关抗原(TAAs)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在称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高度炎症过程中的释放。这些溶瘤产物介导宿主免疫应答对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快速激活。溶瘤病毒颗粒在癌细胞中产生基因毒性和内质网应激,诱导它们分泌IFN-I,进而激活NK细胞和CD8+ t细胞。这种反应会引起附近健康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死亡。相反,肿瘤细胞在溶瘤过程中也会释放新抗原,由APC呈递给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活化。激活的CD4+ t细胞释放IL-2,增强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因此,这些机制增强了对癌细胞的免疫激活 [15]。

8.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骨疽骨痨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 肾虚精亏外感邪毒、内伤劳倦,导致骨髓空虚,毒邪留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 伤筋蚀骨,日久结毒为瘤。

【辨证用方】

本病辨证应注意虚实。其虚以脾肾亏虚为主,其实多为寒凝、热蕴、瘀滞、湿聚、毒结。

1.阴寒凝滞证

【主症】患肢包块,皮色如常,不红不热,肢体酸楚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 小便清利,舌质淡,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

【主方】白鹿止痛汤(潘敏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熟地30g,鹿角胶(烊化)10g,姜炭5g,麻黄5g,白芥子10g,桂枝10g, 菟丝子10g,补骨脂10g,淫羊藿10g,蜈蚣3条,全蝎粉(吞服)3g,甘草5g,水前服。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通络行滞。主治骨肉瘤疼痛。

【加减应用】痛甚,固定不移,加制乳香、制没药、白花蛇舌草、莪术; 食纳减少者,加谷芽、麦芽; 大便溏薄者,加神曲、薏苡仁。

2.毒瘀互结证

【主症】患肢包块,肢体肿胀,灼痛或刺痛,皮色紫黯,肢体行走或抬举不便,发热, 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治法】化瘀解毒。

【主方】五神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土茯苓30g,前仁10g,金银花30g,牛膝10g,紫花地丁15g, 酒大黄9g,当归10g,红花10g,炮山甲(先煎)10g,桃仁10g,蚤休30g,甘草6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逐瘀通络。主治骨肉瘤。

【加减应用】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血便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

3.脾虚湿毒证

【主症】患肢包块,胀痛难忍,皮色不红,食纳减少,倦息乏力,大便溏薄, 下肢浮肿,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滑。

【治法】健脾祛湿。

【主方】六君子汤合四苓散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0g,生半夏(先煎半小时)10g, 泽泻15g,猪苓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地龙10g,防已15g,牛膝10g, 车前草20g,山豆根15g。水煎服。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解毒通络。主治骨肉瘤。

【加减应用】脘腹胀满者,加广木香、厚朴; 尿少者,加大腹皮、木通。

4.气血双亏证

【主症】患肢包块疼痛,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八珍汤加味(《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10g,白参(蒸兑)10g,白术10g, 茯神10g,丹参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山慈菇30g,甘草6g。水煎服。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主治骨肉瘤。

【加减应用】汗出气短,畏风怕冷者,加黄芪、防风、细辛;大便溏薄者,加神曲、惹苡仁。

5.肾虚火郁证

【主症】患肢包块,肿胀疼痛,朝轻暮重,皮色黯红、行走不稳,屡膝酸软, 神疲乏力,头晕耳鸣,低热,口干,形体消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解毒。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与用法】生地12g,山茱萸10g,山药10g,茯苓12g,丹皮12g,知母12g, 黄芩10g,女贞子12g,枸杞子12g,当归12g,牛膝10g,银柴胡10g,全蝎3g, 石膏(先煎)3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降火解毒。主治骨肉瘤。

【加减应用】肢体麻木者,加桂枝、地龙; 口渴者,加天花粉、竹叶。

9.生存期

骨癌患者的生存期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肿瘤类型、恶性程度、是否早期发现、治疗方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生存期分析:

1.原发性骨癌

早期发现且无转移: 如果骨癌在早期被发现且未发生远处转移,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患者有较高的治愈机会。例如,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70%。若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无复发,理论上可长期生存。

晚期或转移性骨癌:若骨癌在晚期被发现,或已出现远处转移(如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会显著缩短,通常为几个月到1年左右。不过,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仍可延长生存期。

2.不同恶性程度的骨癌

低度恶性骨癌:如某些低度恶性的软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期可能较长,部分患者可存活5年甚至10年以上。

高度恶性骨癌:如尤文肉瘤或高度恶性的骨肉瘤,若未经规范治疗,患者生存期通常较短,可能少于3年。

3.骨癌扩散后的生存期

对于已经扩散的骨癌患者,生存期通常较短,一般为0.5-1年。然而,少数患者在全身状态较好且对放化疗敏感的情况下,生存期可能超过1年。

10.预防护理

(一)骨癌的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病毒感染。

2.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辐射,尤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

3.避免外伤,特别是青少年发育期的长骨骺部。

4.精神调理,保持性格开朗,心情舒畅,遇事不怒。

5.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或不吃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酸菜、咸鱼等。少吃苯并芘含量高的烘烤熏制及油炸食品,少食带有较多黄霉曲素、发霉、发酵的食物。

(二)骨癌患者的护理

骨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周期漫长,治愈的可能性低,需要长期承受骨痛的折磨。 因此,通过护理措施减轻骨癌患者的疼痛,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仅仅是机械地遵医嘱为其使用镇痛药物, 不能在使用镇痛药物的过程中主动地、有预见性地对其进行护理, 不重视环境构建、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对减轻其疼痛的作用,导致控制疼痛的效果不理想。

部分医院 [1]进行的综合护理方法是:1)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安慰、鼓励患者,利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帮助其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2)对患者进行癌痛知识宣教。为患者发放《癌痛知识手册》,对患者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讲解。定期主办癌痛控制座谈会,让患者相互交流控制癌痛的经验。 3)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对前一天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评分为1~3 分的患者每天进行 1 次疼痛程度的评估。 对前一天进行 VAS 评分为4~7分的患者每天进行2~3 次疼痛程度评估。对前一天进行 VAS 评分为 7 分以上的患者每天进行4~7 次疼痛程度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使用癌痛三阶梯控制法进行镇痛。对评分为 1~3 分的患者使用非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对评分为4~7 分的患者使用弱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对评分为 7 分以上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 4)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若患者在用药后 30min 内疼痛未得到明显的缓解,应立即告知医师,请医师重新选择镇痛药物或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尽快缓解患者的疼痛。 5)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缓解疼痛的方法。教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放松法(如从头到脚放松全身的肌肉等)、转移注意力法(如听音乐、讲故事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通过综合护理后的患者疼痛感降低较为明显。

还有其他医院采用心理护理,放疗、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消化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静脉炎),止痛剂的选择,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转移性骨癌患者经护理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7% [2]。

11.饮食健康

骨癌患者的饮食健康是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支持,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治疗副作用,并改善生活质量。

(一)饮食原则

1、高蛋白摄入

2、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适量的脂肪

4、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5、少食多餐

(二)饮食禁忌

1、避免高脂肪类食物

2、避免高糖类食物

3、避免海鲜类食物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避免油炸、腌制食物

6、避免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7、戒烟限酒

(三)推荐食疗方

食疗方 1

【组成】南瓜55克,虾皮20克,大白菜适量,面粉适量,葱姜、蒜、油各适量。

【制作】面粉加水调成硬度适中的面粉糊;将南瓜、大白菜虾皮、葱、姜、蒜一起剁碎制成馅,入一勺面糊摊成饼状,加一匙面糊摊匀,馅上再摊一层面粉糊,人油锅炸熟即可。

【功效】 适用于饮食不振、浮肿、少尿的癌症病人。

备注:更多食疗方见肿瘤药膳专栏,或点击本页相关文章栏目相应文章链接阅读。

12.各省部分专家汇总

13.参考文献及PDF

参考文献, 点击即可查看PDF

[1] 田红.对骨癌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87-88.
[2] 许红艳.转移性骨癌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152-153. DOI: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97.
[3] Bădilă, A. E., Rădulescu, D. M., Niculescu, A. G., Grumezescu, A. M., Rădulescu, M., & Rădulescu, A. R. (2021).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and primary bone tumors: An up-to-date review. Cancers, 13(16), 4229.
[4] Steinbichler, T. B., Dudás, J., Skvortsov, S., Ganswindt, U., Riechelmann, H., & Skvortsova, I. I. (2018, December). Therapy resistance mediated by cancer stem cells. In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Vol. 53, pp. 156-167). Academic Press.
[5] Fujiwara, T., & Ozaki, T. (2016). Overcoming therapeutic resistance of bone sarcomas: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bone sarcoma stem cells.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2016(1), 2603092.
[6] Boehme, K. A., Schleicher, S. B., Traub, F., & Rolauffs, B. (2018). Chondrosarcoma: a rare misfortune in aging human cartilage? The role of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in proliferation, malignant degeneration and therapeutic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9(1), 311.
[7] Rajani, R., & Gibbs, C. P. (2012). Treatment of bone tumors.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5(1), 301-318.
[8] Macedo, F., Ladeira, K., Pinho, F., Saraiva, N., Bonito, N., Pinto, L., & Gonçalves, F. (2017). Bone metastases: an overview. Oncology reviews, 11(1), 321.
[9] Ferguson, J. L., & Turner, S. P. (2018). Bone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98(4), 205-213.
[10] Capanna, R., van Horn, J. R., Biagini, R., Ruggieri, P., Bettelli, G., & Campanacci, M. (1986).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fibula for bone tumor. Acta Orthopaedica Scandinavica, 57(4), 290-294.
[11] Dang, W., Li, T., Li, B., Ma, H., Zhai, D., Wang, X., ... & Wu, C. (2018). A bifunctional scaffold with CuFeSe2 nanocrystals for tumor therapy and bone reconstruction. Biomaterials, 160, 92-106.
[12] Ringe, K. I., Panzica, M., & Von Falck, C. (2016, June). Thermoablation of bone tumors. In RöFo-Fortschritte auf dem Gebiet der Röntgenstrahlen und der bildgebenden Verfahren (Vol. 188, No. 06, pp. 539-550). © Georg Thieme Verlag KG.
[13] Callstrom, M. R., Charboneau, J. W., Goetz, M. P., Rubin, J., Atwell, T. D., Farrell, M. A., ... & Maus, T. P. (2006). Image-guided ablation of painful metastatic bone tumors: a new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 difficult problem. Skeletal radiology, 35, 1-15.
[14] Traylor, J. I., Pernik, M. N., Plitt, A. R., Lim, M., & Garzon-Muvdi, T. (2021). Immunotherapy for chordoma and chondrosarcoma: current evidence. Cancers, 13(10), 2408.
[15] Zaheer, U., Hassain, N. A., Banu, S., & Mathew, S. (2021). Oncolytic viruses as nanomedicines agains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16] Raja, J., Ludwig, J. M., Gettinger, S. N., Schalper, K. A., & Kim, H. S. (2018). Oncolytic virus immunotherapy: future prospects for oncology.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6, 1-13.
[17] Witlox, A. M., Van Beusechem, V. W., Molenaar, B., Bras, H., Schaap, G. R., Alemany, R., ... & Gerritsen, W. R. (2004). 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 with tropism expanded towards integrins inhibits osteosarcoma tumor growth in vitro and in vivo.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0(1), 61-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