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莪术、白术各12g,苦参、白花蛇舌草各20 g。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理气活血。
【适应证】肝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脾虚湿阻者加黄芪、扁豆生薏苡仁、生山楂;气血瘀滞者加柴胡、川芎、当归、大黄;热毒内蕴者加田基黄、龙胆草、蒲公英;气阴两虚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麦冬、北沙参;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郁金、白芍;腹水者加大腹皮、车前子;黄疸深重者加茵陈、栀子、大黄等。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4):15.
【组成】龙葵、白花蛇舌草、蛇莓、黄芪、女贞子、丹参桃仁。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活血。
【适应证】肝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光明中医,1998(2):31.
【组成】丹参、黄芪、白花蛇舌草、蛇莓、水蛭、三棱、莪术。
【功效】活血化瘀,扶正抗癌。
【适应证】肝癌。
【用法】研末制成胶囊,含生药每粒10g,每次5~8粒,每日3次。
【方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11):17.
【组成】醋柴胡10g,郁金12g,川棟子10g,白芍30g,茯苓115g,白术10g,陈皮10g,黄芪30g,党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大枣6g,炙甘草6g。
【功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适应证】中晚期肝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肝区疼痛甚者加延胡索、三七、乳香、没药;瘀血、肝大明显或块坚硬拒按者酌加三棱、莪术或同服大黄虫丸;黄疸者加陈、田基黄、虾钳草;腹水多者加车前子、猪苓;兼肝肾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出现肝性脑病者以生大黄、煅牡蛎、槐花等保留灌肠。
【方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6):509.
【组成】沙参100 g,麦冬、五灵脂、延胡索各50g,茵陈胡、牡丹皮、枸杞子、瓜蒌、鱼腥草、乌梅各20 g,虎杖、枳路15g、都金、当归、川芎、红花、半夏、板蓝根、鸡内金知母各10g,黄芪60g,三七粉(冲服)、血竭粉(冲服)6 g。
【功效】养阴柔肝,理气止痛。
【适应证】肝癌疼痛。
【用法】加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4次服,每日1剂。
【方源】河北中医,1991(1):28.
【组成】太子参25 g,白术12g,茯苓15g,猪苓10 g,陈皮12g,法半夏12 g,黄芪10g,枳实12 g,郁金15 g,莪术10g,穿山甲(先煎)15g,土鳖虫10g,绵茵陈20 g,半枝莲30g,鸡内金10g。(编者按:穿山甲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适应证】中晚期肝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腹胀纳呆者加大腹皮15g、川厚朴15g;肝区疼痛者加三七10g,川棟子12g;黄疽者加栀子6g、虎杖12g,玄参12 g。
【方源】广西中医药,2000(1):16.
【组成】活蟾蜍3只,黄酒500 mL。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积。
【用法】将编蜍用黄酒共蒸沸半小时、去蟾蜍取酒、冷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30日,停药3日后再服、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肝癌。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1980(7):42.
【组成】羚羊角粉(冲服)0.9g,竹沥30g,生石膏30g,知母12g,生地黄12g,大黄9g,石菖蒲9g,天竺黄9g,桑叶9g,钓藤9g,茯神15g,珍珠母30g,龟板30g。
【功效】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适应证】肝癌神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医杂志,1986(8):19.
【组成】冰片15g,白酒适量。
【功效】活血,散结,止痛。
【适应证】肝癌后期疼痛
【用法】将冰片溶于白酒中,装瓶备用,需要时用棉棒药酒涂抹疼痛部位。10~15分钟见效。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1982(2):82
【组成】天性草根90g,野芥菜根90 g。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行瘀
【适应证】肝癌
【用法】以上2种药分别水煎,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野芥菜根。
【方源】安徽省安庆专区卫生组方
【组成】竹叶12g,生石膏(先煎)60g,太子参、山药各30g,半夏、银柴胡各9g,麦冬15g,甘草6g,大枣10枚。
【功效】养阴清热
【适应证】肝癌发热
【用法】水煎服
【方源】肿瘤效验良方
【组成】三核10g,莪术10 g,土鳖虫10 g,赤芍15 g,、七枝莲各9g,茵陈15 g,白花蛇舌草15g,海藻10g,生瓦楞子10g,丹参15g,党参15 g。
【功效】化瘀消痰,清热解毒。
【适应证】肝癌甲胎蛋白阳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肿瘤
【组成】生赭石(先煎)15g,太子参10g,山药15g,天粉、天冬各10 g,鳖甲15 g,赤芍、桃仁、红花各10g,夏椒15 g,黄芪、枸杞子、焦山楂各30 g,泽泻、猪苓、龙葵、各15g,白芍10g,焦六曲30g,三七粉(分冲)3g。
【功效】调气,化瘀,利水,解毒。
【适应证】肝癌。
【用法】水煎服,视病情增减日服量。有黄疸者加茵陈30g;有腹水者加商陆10g,牛膝10g,大腹皮10g;局部疼痛剧烈者加郁金10g,延胡索10g,凌霄花15g,八月札10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6g、厚朴10g,木香6g;呕逆者加旋覆花(包煎)10g,柿蒂10g;口干渴者加沙参10g、麦冬10g;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者加瓜蒌20g,郁李仁12 g。
【方源】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白术20 g,当归、山慈菇各30 g,昆布、海藻各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25 g,三棱10g,太子参30g(用人参效果更佳)。
【功效】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解瘀行滞。
【适应证】肝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同时配合饮用葵芯茶(向日葵秆内之芯,适量切片,泡茶饮,频频饮之)。
【方源】千家妙方(下册)
【组成】天然牛黄8g,三七粉200g,藏红花80g,冬虫夏草120 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适应证】肝癌。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成50包。每日1包,温开水送服,连服100包。
【方源】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柴胡15 g,白术10 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赤芍、白芍各10g,白英40g,龙葵30 g,莪术、鳖甲、焦山楂、神曲各15g,枳壳10g,延胡索、川棟子各15g,斑蝥1个、(去头、足、翅),重楼15 g,昆布、海藻、黄芪、女员子各20 g,枸杞子15 g,生薏苡仁20 g。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毒消癥。
【适应证】原发性肝癌,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可单用此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或共研细末,每次服10~1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可配合放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出现尿急尿痛,可减去斑蝥;有黄疸或腹水者可酌情加减。
【方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各30 g,茯苓、葛根、生地黄、白茅根各20 g,山药、八月札、煅瓦楞子各15 g,白芴、首陈各25g,黄苓12g,延胡索、陈皮、知母各10g。
【功效】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适应证】肝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20剂。
【方源】新中医,2014,46(10):235-236.
【组成】鳖甲(先煎30分钟)30g,重楼15g,虎杖15g,山慈菇6g,半枝莲30g,郁金15g,香附15g,当归15 g,川芎15g,太子参15 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痞。
【适应证】肝癌及肝癌手术后,放疗、化疗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鳖甲、重楼30分钟后人诸药,连煎2次,所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病情较稳定后,去山慈菇,改隔日1剂,再将去山慈菇诸药加倍量研细末装人胶囊、每次服用3~4粒,每日3次,可连续服1年,病情稳定后单服胶囊。
【方源】中国中医药报,2011,3459.
【组成】黄芪30 g,白花蛇舌草30 g,龙葵30 g,石上柏15g,石见穿15g,莪术15g,白芍10g,甘草6g,薏苡仁20g,柴胡10g,郁金10g,醋香附10g,酷鳖甲30g,仙鹤草30 g,红景天6 g。
【功效】调气化瘀,散结止痛。
【适应证】老年肝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源】医药导报,2019,38(6):758-762.
【组成】党参50g,黄芪15 g,白术15 g,砂仁15 g,重楼15g,桔梗10g,浙贝母10g,瓜蒌壳15 g,僵蚕10 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侧柏叶炭10g,茜草10g,当归10g,甘草10g。
【功效】补气,清热化痰,利湿解毒,凉血止血。
【适应证】肺癌晚期咯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2次服用。
【方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83-84.
【组成】茵陈、白英、白花蛇舌草各60 g,板蓝根、大青叶、茯苓各30 g,丹参、白术、栀子各9 g。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化瘀抗癌。
【适应证】肝癌性黄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便结者,加生大黄15g;胁痛者,加川楝子、柴胡各10g;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各9g;腹胀者,加越鞠丸;苔厚腻者,加豆蔻6g;食滞者,加山楂10g;肝中有囊肿者,加败酱草15 g;黄疸深者,加郁金10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过高者,加升麻4g。恢复期将基本方药量减半,酌加党参、黄芪、山药。
【方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8(12):1218-1219, 1222.
1.三白草根 用法:每取150~200g,配大蓟根150~200g。水煎,上午服三白草煎液,下午服大蓟散液。功用:热解毒利湿。主治:肝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2斑蝥 用法:每取2只,配鲜鸡蛋1个。将鸡蛋壳上开一个小孔,将斑蝥去头、足、翅后,放人蛋中,用纸封口外包烂泥如皮蛋状,置火上或火内烘烤至干,去斑蝥,吃蛋,1日或隔日1次,连用5日,休息5天后再用。3月为个疗程。功用: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主治:肝癌。(《中华瘤治疗大成》)
3.鼠妇干品 用法:每取60g,水煎2次,共取汁240ml,分4次服。功用:破血散结。主治:肝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4.守宫 用法:每取2只,守宫焙干研末,1次0.9~1.5g,1日2~3次服。功用:散结止痛。主治肝癌。(《中华肺瘤治疗大成》)
5.白及粉 用法:每取1~3g。口服,1日2~3次,温开水送服。功用:收敛止血。主治:肝癌并发消化道出血。(《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6.三七粉 用法:每取1~2g。口服,1日2~3次,温开水送服。功用:化瘀止血。主治:肝癌并发消化道出血。(《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7.云南白药 用法:每取0.25~1g。口服,1日2~3次,温开水送服。功用:化瘀止血。主治:肝癌并发消化道出血。(《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8.生地 用法:每取12g,配大黄粉3g。煎服,1日2~次。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肝癌并发消化道出血。(《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9.生大黄用法:每取 30g,配附子30g,牡蛎15g,浓煎成150~200ml,1日1次,保留灌肠。主治:肝癌并发肝综合征。(《中华肿瘤治疗成》)
10.大蒜 用法:每取120g,配芒硝60g,捣烂,外敷脊角和肾区。主治:肝癌并发肝肾综合征。(《中华肿瘤治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