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太子参15g、沙参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女贞于15g、墨早莲10g,白芍10g,甘草5g,冬虫夏草5g,川贝母5g.木蝴蝶3g,橄榄(另含咽)。
【功效】滋阴降火、利咽散结。
【适应证】喉瘤。
【用法】水煎,每日I剂,频服。
【方源】黑龙江中医药,1983(3):28-30.
【组成】壁虎25条,蛤粉25g,僵蚕15g,全蝎15g,蜈蚣10g,蜂房(烧存性)30g,硼砂15g,粳米60g。
【功效】益气扶正,化痰散结。
【适应证】喉痛。
【用法】将壁虎、蛤粉与粳米炒至焦黄,再与各药共研末装人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临床使用时应配合应用软坚散结汤剂:夏枯草15g,山慈菇15g,重楼15g、威灵仙15g、猫爪草25g,鸡内金15g,生牡蛎30g,太子参15g、焦山楂10g、神曲10g,麦芽10g,米醋20mL。
【疗效】本方治疗1例晚期喉癌(|级鳞状上皮细胞瘤)、治疗120日后症状全消,喉镜检查肿块已消。声带运动闭合良好,随访7年未见复发。
【方源】甘肃中医学院华良才方.
【组成】龙葵30g,白英30g,蛇莓15g,麦冬12g,开金锁15 g,石见穿15 g,金杯茶匙12g。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适应证】喉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千家妙方.
【组成】金银花、硼砂、蜂房、蛇蜕、山豆根、土茯苓、全蝎各等份。
【功效】解毒消肿,化瘀散结。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癌瘤中医防治研究.
【组成】明矾15 g,石菖蒲30g,雄黄24g,琥珀15g,冰片3g,硼砂15 g,穿山甲(醋炙)30g,郁金15g,血竭15 g,生甘草15g,滑石15g。(编者按:穿山甲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
【功效】解毒化浊,活血散结。
【适应证】喉癌。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次服6粒,约4.5g,每日服1~2次。
【方源】癌症的治疗与预防.
【组成】千金子末30g,大戟、草河车、雄黄各15g,麝香0.9g,五倍子、山慈菇各60g。
【功效】行瘀破结,解毒通窍。
【适应证】喉瘤。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与米调和,捣烂,每次服1.5~3g,热汤调下。
【组成】天花粉9 g,桔梗9g,胖大海30g,玄参15g,石30g,麦冬15g,天冬15g,甘草1.5 g。
【功效】养阴润喉,解毒利咽。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江苏中医,1964(3):24.
【组成】天葵子120g,重楼120g,黄药子120g,白药120g,土贝母120g,三棱120g,莪术120g,炒橘核120g,焦山楂120g,蒲公英120g,海藻120g,昆布120g,青黛60g,鸟内金60g。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行瘀。
【适应证】喉癌。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蜜炼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口服。
【方源】新中医,1977(2):14.
【组成】重楼60g,白及60g,海藻60g,天葵子60g,野菊花60 g,卤碱30 g。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适应证】喉癌。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水调和,外用。
【方源】新中医,1977(2):14.
【组成】岩珠9g,玄参9g,灯笼草9g,石韦9 g,鱼鳖草18 g。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化浊。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新医学,1978,9(7):27.
【组成】土鳖虫10g,穿山甲15g,地龙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当归10g,乳香10g,没药10g,瓜蒌25g,川贝母10g,皂角刺10g。(编者按:穿山甲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
【功效】活血破瘀,散结消痈。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抗癌良方。
【组成】漏芦10g,大青叶10g,升麻8g,黄芩5g,生甘草5g,玄参5g,牛蒡子(炒)5g,苦桔梗5g,连翘5g。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黄连12g,黄芩12g,连翘12g,桔梗10g,牛蒡子10g,甘草6g,射干12g,玄参15g,赤芍15g,荆芥10g,防风10 g。
【功效】清肺泻热,化痰散结。
【适应证】喉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可选加生天南星、生半夏、猫爪草、海浮石等解毒祛痰散结的药物。
【方源】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甘草6g,生地黄15g,当归10g,玄参15g,柴胡12g,积壳10g,赤芍15 g。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散结。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宜加青皮、香附、金等行气通经,解郁散结之品;若肝郁化火,口干口苦者,加龙胆草、夏枯草、栀子。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桔梗10g,黄芩10g,浙贝母10g,麦冬15g,生栀子10g,薄荷6g,山豆根10g,紫河车15 g,牛蒡子12g。
【功效】清肺利咽,解毒化痰。
【适应证】喉癌(早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服知柏地黄丸1粒,每日2次。
【方源】中医肿瘤学.
【组成】赤芍6g,丹参、半枝莲、山慈菇各15g,川贝母、瓜蒌仁、木香、郁金、黄药子、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各10g。
【功效】利气,活血,祛瘀。
【适应证】气滞血瘀型之晚期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汁400mL,分2次服,I5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半年后,改为单独服用黄药子10g,每日1剂,巩周半年。每疗程复查1次。脾虚腹泻者,加砂仁、薏苡仁、山药、升麻各10g;痰多不易咳出者,加橘红、竹沥各15g;呕吐黏痰者,加青碟石、海浮石各30g;痰中带血者,加三七、云南白药各10g;口干舌燥者,加北沙参、女贞子、玉竹各10g;疼痛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6g;失眠多梦者,加远志、酸枣仁各10g。
【方源】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12-13.
【组成】瓜蒌、浙贝母、清半夏、龙葵、黄芩、生大黄各15g,橘红、半枝莲、重楼、生薏苡仁、蜂房、黄药子各10 g,白米20g。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
【适应证】痰湿内阻型晚期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汁400mL,分2次服,15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半年后,改为单独服用黄药子10g,每日1剂巩周半年。每疗程复查1次。脾虚腹泻者,加薏苡仁、山药、升麻各10g;痰多不易咳出者,加橘红、竹沥各15 g;呕吐黏者,加青碟石、海浮石各30g;痰中带血者,加三七、云南药各10g;口干舌燥者、加北沙参、女贞子、玉竹各10g;疼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6g;失眠多梦者,加远志、酸枣仁10 g。
【方源】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12-13.
【组成】当归、党参、黄芪各30g,白术、白芍、龙眼肉名15 g,鳖甲、蜂房、延胡索、黄药子、重楼各10 g。
【功效】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适应证】气血两虚型晚期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汁400mL,分2次服,15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半年后,改为单独服用黄药子10g,每日1剂固半年。每疗程复查1次。脾虚腹泻者,加薏苡仁、山药、麻各10g;痰多不易咳出者,加橘红、竹沥各15g;呕吐黏者,加青碟石、海浮石各30g;痰中带血者,加三七、云南白药各10g;口干舌燥者,加北沙参、女贞子、玉竹各10g;疼痛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6g;失眠多梦者,加远志、酸枣仁10 g。
【方源】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12-13.
【组成】白花蛇舌草60g,山豆根30g,黄苓30 g,生地黄30g,连翘30g,北沙参30g,生大黄(后下)30g,玄参20g天花粉25 g,金银花25 g,白术10g,栀子15g,桔梗15g,昆布15g,海藻15g,玄明粉15g,肉桂(后下)5g,核桃树枝60g,柳树枝60 g。
【功效】清肺泄热,养阴生津,健脾润肺。
【适应证】脾虚阴虚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264.
【组成】僵蚕6g,蝉蜕6g,姜黄10g,桑白皮15 g,地骨皮10g,桑叶10g,连翘10g,桔梗6g,枳壳10g,牛蒡子15g,胆南星6g,山豆根12g,板蓝根15g,白花蛇舌草15 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利咽,解毒。
【适应证】风火郁肺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83-787.
【组成】陈皮10g,半夏8g,茯苓15g,生白术10g,黄芩10g,连翘10g,桔梗12g,枳壳8g,川贝母6g,板蓝根15 g,锦灯笼10g,半枝莲15 g,山慈菇15 g。
【功效】健脾化痰,祛湿清热,利咽。
【适应证】痰湿化火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83-787.
【组成】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黄苓8g,枳壳12g,炒栀子12g,淡豆豉6g,郁金8g,牡丹皮8g,薄荷5g,蜂房3 g,山豆根12g,龙葵15g。
【功效】疏肝解郁,泻火解毒,散结。
【适应证】肝郁火盛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83-787.
【组成】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桔梗8g,桃仁8g,红花6g,丹参10g,苏木6g,赤芍12g,马勃8g,莪术10g,龙葵15 g,生甘草6 g。
【功效】化痰祛瘀活血,散结利咽。
【适应证】痰瘀互结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83-78.
【组成】百合3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0 g,天冬10g,麦冬6g,炒栀子8g,金银花12g,黄芩6g,黄柏6g,肉桂3g,黄精12g,石斛8g,山豆根10g,白花蛇舌草15 g。
【功效】润肺滋肾,除热养阴,解毒。
【适应证】阴虚毒热之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83-78.
【组成】芦根30g,桃仁10g,冬瓜仁15 g,生薏苡仁20g,桔梗6g,枳壳12g,炒杏仁6g,川贝母6g,威灵仙12g,鱼腥草15g。
【功效】豁痰宣肺。
【适应证】喉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83-181.
1、青果
【用法】每取1粒,剖开去核,以硼砂少许人青果内,纳口中含化咽吞。
【功用】解毒利咽。
【主治】喉癌急性咽喉肿塞。(《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2、佛甲草
【用法】每取50g,捣汁,加陈京墨磨汁,和匀,漱喉,每日4~5次。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喉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3、牛蒡子
【用法】每取60g,水煎服,分2次服用。
【功用】解毒抗癌。
【主治】喉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4、夏枯草
【用法】每取60~90g,水煎服,分3次服用。
【功用】解毒散结。
【主治】喉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5、白药子
【用法】每取与朴硝等份为末,以小管吹人患处。
【功用】解毒消肿,化瘀散结。
【主治】喉癌。(《仁斋直指方·喉中热塞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