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鲜鸡蛋1个,去足斑蝥7只。
【功效】攻毒去积。
【适应证】晚期胃癌疼痛。
【用法】将鲜鸡蛋一端打个约0.5 cm直径的小洞,将1支筷子插入洞内,把蛋内容物搅散后,放人斑蝥,再用湿草纸把整个蛋包裹,然后再包上一层黄土浆,最后置炭火上烘,估计烘到黄土干裂、蛋熟为度。服用时打开蛋去掉斑蝥,服蛋内容物每日3次,每次1个。
【方源】福建中医药,1987(1):33.
【组成】白术30g,半夏30g,木香9g,血竭9g,雄黄6g,瓦楞子30 g。
【功效】活血消积,扶正抗癌。
【适应证】晚期胃癌疼痛。
【用法】将上述六味混合,研粉,分成30份,每次1份,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服同上量的蛋白吸附斑蝥素1剂。
【方源】福建中医药,1987(1):33.
【组成】硇砂6g,甘草6 g,黄芪15g。
【功效】破坚,散癖,益气。
【适应证】胃癌、贲门癌。
【用法】硇砂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程泡10分钟,用武火煮沸30分钟,加甘草、黄芪,用武火煮沸30分钟,沉淀过滤,取汁服用,分2-3次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连服3个疗程后可隔5日服5日。
【注意】此药严禁接触金属,服药疗程、治疗剂量,还要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而定。
【方源】河北中医,1987(2):29.
【组成】党参、黄芪、甘草各15g,白术、茯苓、重楼、白英各10g,血竭5g,牡蛎、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各30g,紫草20g,半枝莲50g。
【功效】健脾,消癥,生肌。
【适应证】胃癌。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痰气凝进食不畅,甚至反胃,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多弦滑者,加姜半夏15g,陈皮、青皮各10g,昆布、海藻各30g;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善太息,嗳气吞酸,嘈杂呕恶,苔薄白,脉弦缓者加香附、八月札、厚朴花、绿萼梅、佛手各10g;呕吐剧烈者加旋覆花(布包)10g,生赭石(先煎)20g,姜半夏10g;便血者加血竭5g,白及10g、仙鹤草30%,蒲黄炭、槐花炭各15g;头晕心慌者加当归12g,阿胶(烊化)10g。
【方源】四川中医,1999(8):21.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陈皮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石斛15 g,砂仁6g,鸡内金10g、生三仙各10 g,甘草4g。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适应证】胃癌手术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医肿瘤学(上册).
【组成】黄芪30g,半夏12g,茯苓20g,太子参20g,鸡血藤30g,黄精、白术、沙参、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焦三仙各15g。
【功效】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适应证】胃癌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医肿瘤学(上册).
【组成】北沙参30 g,麦冬、石斛、竹茹、女贞子各15 g,鸡血藤30 g,玉竹、橘皮、木瓜、鸡内金各10g,砂仁6 g,甘草5g。
【功效】和胃降逆,养阴和胃,可减轻放疗反应。
【适应证】胃癌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医肿瘤学(上册).
【组成】党参、黄芪各15g,生白术10 g,生惹苡仁、仙鹤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各30g、重楼15g,石见穿18g。
【功效】益气,解毒,抗癌。
【适应证】晚期胃瘤术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中华肿瘤杂志,1990(2):158.
【组成】蛤蟆头6g,土鳖虫9g,菝葜90g,生天南星15g,黄芪30g,炒山楂30g,炒神曲30g。
【功效】益气和胃,化瘀散结。
【适应证】胃癌晚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吉林中医药,1984(1):21.
【组成】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2g,甘草3g,黄芪、熟地黄各15g,黄精12g,白毛藤、白花蛇舌草各30g,莲子肉65g,三七1.5g,大枣6枚,沙参、羊肚枣各10g,枸杞子9g。
【功效】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适应证】胃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福州第一医院治疗胃癌验方.
【组成】生党参15g,茯苓12g,黄芪15g,炒白术10g,生的12g,炒当归、广郁金各10g,醋青皮9 g,炒莪术、京三棱10g,绿萼梅6g,香谷芽10g。
【功效】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适应证】胃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医杂志,1986(12):40-41.
【组成】黄芪、苡仁、煅瓦楞子各20g,喜树果30g,茯茯20g,白术、枳壳各10g,女贞子20g,生梨根60g,焦山楂、神曲各15g,白英40g,赤芍、白芍各10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枸杞子12g。
【功效】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理气化瘀,解毒抗癌。
【适应证】胃癌术后不能化疗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或共研细末,每次服10~15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可长期服用5年以上,防止复发、转移。
【方源】陈延昌治胃癌方.
【组成】黄芪、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各30g,党参、薏苡仁、白术、菟丝子各20g,穿山甲18g。(编者按:穿山甲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
【功效】散瘀止血,利水消肿,补气固表,调卫生津。
【适应证】中晚期胃癌。
【用法】每日1剂,药材加入1000mL水,浸泡30分钟,熬至200mL,分早、晚2次温服。便秘者,加大黄6g,火麻仁8g;胃脘隐痛者,加吴茱萸3g,姜片8g;伴有腹胀畏寒者,加肉桂5g,猪苓8g;伴有泛酸吐苦者,加黄连8g,吴茱萸3g。
【方源】医学信息,2021,34(14):166-168.
【组成】木香、砂仁各7g,白人参(先煎)、茯苓、白术各10g,檀香7g,急性子、鸡内金、清半夏各10g,广陈皮7g,龙葵、蛇莓、白英各15 g。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化痰,解毒抗癌。
【适应证】胃癌,胸腔可触及硬块,饮食减少,吞咽困难或呕吐不适。也可用于肠癌患者。胃纳差者,加焦槟榔10g,六曲、焦山楂各30g;气虚乏力者,加黄芪、枸杞子各30g,桂枝7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源】段凤舞方.
【组成】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川芎10g,半夏10g,陈皮10g,砂仁6g,佩兰15g,枳壳20g,厚朴30 g,炒菜夏子30g,虎杖15g,青蒿30g,黄芩15 g,白花蛇舌草30 g,延胡索15g,乌药10g,鸡内金15 g,神曲15 g,大黄6 g。
【功效】健脾和胃,黜浊解毒。
【适应证】胃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用7剂为个疗程。
【方源】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68-1371.
【组成】人参、法半夏、五灵脂、草豆蔻、厚朴、三棱、高良姜各10g, 干姜5g,丁香3g,白术12g,大枣20g,炙甘草10g。
【功效】调和气血,健脾温中,和胃止痛,温阳散寒。
【适应证】脾胃虚寒型胃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方源】中医学报,2018,33(10):1865-1869.
【组成】旋覆花(包煎)10g,赭石15g,枳壳10g,厚朴花10g,陈皮10g,法半夏10g,黄芪30g,太子参30 g,党参12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藤梨根15g,草河车15 g,焦三仙各30g,鸡内金10g,砂仁(后下)10g。
【功效】益气补虚,降逆和胃。
【适应证】胃癌术后气虚脾胃不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源】光明中医,2017,32(24):3536-3539.
【组成】白术15g,巴戟天20g,枸杞子30g,骨碎补20g,熟地黄15g,淫羊藿30g,山茱萸30g,红参50g,杜仲30g,补骨脂20g,肉桂5g,当归10g,仙茅10g。
【功效】健脾益气,化瘀解毒。
【适应证】进展期胃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过滤取汁450mL,分早、中晚3次服用。肝胃不和者,加柴胡、白芍、川楝子;兼有气血瘀者,加红花、川芎、枳壳;兼有胃阴亏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石斛;化疗后气血亏虚甚者,加当归、黄精、白芍、龟甲胶;纳差者,加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隔山呕吐者,加半夏、生姜。
【方源】中医学报,2016,31(9):1253-1257.
【组成】党参、山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藤梨根、野葡萄藤、红藤各30g,白术、鸡内金、茯苓各12g,麦芽、谷芽各15g。
【功效】散寒理气,和胃健脾,散结止痛。
【适应证】进展期胃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200mL药液,分早、晚2次服用。
【方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4):597-600.
1、蚤休
【用法】每取50~100g,水煎,1日1剂,分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各期胃癌(《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2、藤梨根
【用法】每取90g,加水1000ml,小火煮2时以上。1日1剂,10~15天为1个疗程,休息几天后再服共服4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各期胃癌(《中西医临床肿瘤学》)。
3、草乌
【用法】每取制草乌24g,文武火水煎2次,混合,共480m,1日2次,1次20ml,连服12天,休息4天再重复上述疗程,最多完成4疗程。
【功用】回阳救逆,温胃止痛。
【主治】晚期胃癌阳虚者(陕西中医,2002,12)。
4、威灵仙
【用法】每取60g,水浸24小时,捣烂取汁加食盐4.5g,狗宝末1g,调和顿服,连用3日。
【功用】软坚散结。
【主治】胃癌梗阻者(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39)。
5、大黄
【用法】每取3g。研末冲服。
【功用】祛瘀生新。
【主治】胃癌出血(肿瘤,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