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白花蛇舌草120g,生薏苡仁30g,重楼15g,没药9g,乳香3g,蜈蚣10条,僵蚕30g,生牡蛎30g,当归15g,黄芪15g,白术15g,香附12g。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除湿。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8):23.
【组成】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各30g。
【功效】破积散瘀。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用少许敷患处。
【方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增刊号),1982.
【组成】黄芪120g,当归30g,白术30g,山药30g,生地黄、重楼各30g,乳香、没药各9g,香附12g,僵蚕15g,蜈蚣3条。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解毒。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8):23.
【组成】血竭10g,白芍15g,象皮15g,煅白矾15g,青黛15g (象皮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
【功效】活血解毒。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研末装入胶囊,每日2次,每次0.6g。
【方源】中医成功治疗肿瘤100例.
【组成】猪殃殃。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本方用于治疗阴茎癌有一定疗效。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煎汤外洗,不拘时量。
【方源】癌症家庭防治大全.
【组成】轻粉15g,石膏15g,胆矾9g,铜绿9g。
【功效】解毒化浊,消痈除疮。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共研细末,湿疮干撒,干疮以公猪胆汁调浓点>每日3次。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滴乳石15g,牛黄1.5g,珍珠9g,天竺黄10g,陈胆南星9g,血竭12g,黄连9g,灯心草灰6g。
【功效】清热解毒,化血敛疮。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3~5g,金银花汤送服。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黄芪30g,当归身15g,茯苓30g,牡丹皮12g,砂仁10g。
【功效】益气养血。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谦益斋外科医案.
【组成】方一:鸦胆子、硇砂、砒石、草乌各6 g,吴茱萸、经粉各9g,硼砂、煅白矾各30g,麝香15g,冰片3g。方二:白及、象皮、紫草各15g,炉甘石30g(象皮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方三:樟丹9g,梅片0.9g,煅石膏、硼砂各30 g,密陀僧6g。
【功效】方一用于解毒去腐、消肿抑癌;方二用于生肌收敛,愈合创面:方三用于癌块消失后久不愈合的创面,有生机、抗感染的作用。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方一、方二两方各药研为细末,分别加入合霉素粉5-10,混合均匀,制成外用散剂。方三各药共研细末,加凡土林调和均匀经热灭菌后,即得。外用,散剂供撒布于癌肿创面,软膏供局部涂敷用,每日1~2次。
【方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方.
【组成】琥珀10g,苍术9g,吴茱萸6g,车前子(包煎)、赤茯苓各30g,滑石15g,栀子10g,草牌12g,泽泻30g,牡丹皮12g,益智仁20g,青盐30g,猪苓20g。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枫江陈萃田先生外科临证.
【组成】茯苓60g、金银花12g,成灵仙、白鲜皮各9g,生丹皮6g,苍耳子15g。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煎2次分服,每日1剂,另用茶叶加食盐适量煎汁后供局部冲洗。
【方源】江西瑞昌县人民医院验方.
【组成】黄芪30g,当归身15g,茯苓30g,牡丹皮12g,砂仁10g。
【功效】益气养血。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谦益斋外科医案.
【组成】瞿麦、篇蓄、金银花、车前草、马鞭草各30g。
【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阴茎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
【组成】黄芪60g,白术30g,土茯苓30g,陈皮10g,女贞子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山茱萸15g,麦冬15g,灵芝20g,孢子粉(冲服)3g,天花粉30g,皂角刺15g,瞿麦30g,金荞麦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甘草10g,生姜3片, 大枣6枚。
【功效】健脾补肾,解毒除湿。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餐后服用。同时用雄黄30g,冰片20g,蜈蚣6g,三七30g,共研粉末局部外敷;餐前口服金龙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
【方源】北京中医,2007,26(6):377-378.
【组成】白胶香45g,草乌45g,五灵脂45g,地龙45g,马钱子45g,乳香(去油)22.5g,没药(去油)22.5g,当归身25g,麝香9g,墨炭3.6g。
【功效】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
【适应证】阴茎癌。
【用法】诸药研细末,用糯米粉和糊捶打,待融合后,为芡实大,每剂约制丸250粒,每次服1粒,陈酒送下,每日2次。
【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黄连6g,黄苓10g,黄柏10g,蒲公英30g,栀子10g,夏枯草12g,黄药子10g,白芷10g,甘草9g,皂角刺10g,土茯苓30g。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疏肝利湿。
【适应证】邪毒内侵,湿热下注之阴茎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阴茎疼痛者,加乌药12g,延胡索12g,以理气止痛;龟头或包皮糜烂,有恶臭味者,加白芷10g,蒲公英30g,以清热解毒,排脓止痛;阴茎肿胀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者,加大黄(后下)6g,白茅根30g,以清热泻火,利尿解毒;阴茎肿胀,出血者,加赤芍12g,仙鹤草30g,以活血止血,凉血消肿。
【方源】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55-461.
【组成】茵陈12g,柴胡10g,黄芩10g,猪苓12g,泽泻12g,当归尾9g,苦参12g,苍术12g,知母10g,太子参18g,土茯苓30g,防风10g。
【功效】泻肝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证】肝经湿热之阴茎癌。
【用法】每日1剂,水敢服。热毒旺盛者,加蒲公英30g,白域话幕15,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阴茎察结痛甚者、加桃8.延胡索12g,以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小便不畅者,加白茅根30g,车前草12g,以清热利尿,凉血消肿。
【方源】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55-46.
【组成】龙胆草10g,黄苓10g,知母10g,黄柏10g,天花粉12g,桔梗12g,昆布12g,黄连6g,柴胡9g,连翘10g,蘘术10g,当归尾10g,赤芍12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证】热毒蕴结之阴茎癌。
【用法】日1剂,水煎服。阴茎溃疡肿痛者,加土茯苓30g,大黄6g,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小便黄、刺痛者,加白茅根30g,车前子12g,以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方源】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55-461.
【组成】黄芪30g,太子参18g,白术12g,当归9g,升麻6g,柴胡9g,陈皮6g,土茯苓30g,泽泻10g,薏苡仁30g,甘草6g。
【功效】健脾益气,除湿消结。
【适应证】脾虚气弱之阴茎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纳差者,加麦芽12g,乌药30g,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少腹胀痛者,加延胡索12g,乌药12g,以理气止痛;低热者,加银柴胡10g,地骨皮12g以清虚退热。
【方源】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55-461.
【组成】知母10g,生地黄15g,泽泻15g,黄柏10g,土茯苓30g,牡丹皮10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蒲公英30g,夏枯草10g,牛膝12g,石斛12g。
【功效】滋阴补肾,清肝解毒。
【适应证】肝肾阴虚之阴茎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15g,葛根18g,以解肌,生津,止渴;盗汗自汗者,加浮小麦30g,煅牡蛎30g,以清虚热欲汗。
【方源】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5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