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北沙参、八角莲(研粉分吞)、红藤、白芷、丝瓜络各9 g,半边莲、石膏、白英各30 g,忍冬藤、白茅根、仙鹤草各5 g,甘草6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
【适应证】唇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6):9.
【组成】乳香、没药、硼砂、熊胆、冰片、雄黄、葶苈子血竭、沉香、珍珠、牛黄、麝香、朱砂、制蟾酥、白梅花、石决明各等份。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应证】唇癌各期。
【用法】上药研末为丸,每丸0.158,每次3丸,含化于舌徐徐咽之。
【方源】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硼砂、雄黄、黄连、儿茶、人中白、冰片、薄荷、黄柏、大破珠子各等份。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适应证】唇癌各期。
【用法】上药研末,掺匀,适量外吹患处。
【方源】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北沙参9g,八角莲(研粉分吞)9g,红藤9g,白芷9g,丝瓜络9g,半边莲30g,石膏30g,白英30g,忍冬藤15 g,白茅根15g,仙鹤草15 g,甘草6 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适应证】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6):7.
【组成】生石膏(先煎)30g,牡蛎(先煎)30g,夏枯草9 g,白花蛇舌草15g,猫爪草15 g,黄连3g,知母9g,象贝9 g,石上柏15 g,龙葵15 g,石见穿15 g,瓜蒌12g。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适应证】唇癌证属痰浊聚结,热毒炽盛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热毒火盛,溃破而成翻花状者,加重楼15g,半枝莲15g,山豆根9g,马勃3g;热毒气血瘀滞,疼痛难忍者,加全蝎15g,蜂房9g;热盛明结,虚,口干舌红,光剥无苔者,加生地黄15g,玄参15g,鲜芦根30g;颈项结块者,加昆布9g,海藻9g,牛黄醒消丸(吞服)3 g。
【方源】中医耳鼻喉口腔科临床手册.
【组成】生大黄12g,生栀子9g,生甘草3g,生地黄15g连翘9g,黄苓9g,牡丹皮9g,玉竹10g,龙葵15g,莪术15g,芦根30g,白花蛇舌草30g。
【功效】通腑泻热,解毒散结。
【适应证】唇癌。
【用法】水煎服。口渴甚者加石斛、天花粉、生石膏:五频热者加知母、玄参、地骨皮;大便艰行者加玄明粉;颈核者加昆布、海藻。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9 g、被苓12g、泽泻12g、牡丹皮9g,知母9g,黄柏9g,玄参15g,天花粉10g,龟板12g,鳖甲12g,龙葵10g,胡黄连6g,白花蛇舌草30 g,猪苓12g。
【功效】滋阴降火,解毒泄浊。
【适应证】唇癌。
【用法】水煎服。口唇干燥者加麦冬、石斛;大便秘结者火麻仁、郁李仁;夜难入寐者加百合、朱茯神、柏子仁。
【方源】医宗金鉴.
【组成】茯苓120g,山药120g,牡丹皮120g,泽泻90g,五味子(炒)90g,肉桂18g,熟地黄240g,山茱萸150 g。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通经络。
【适应证】唇癌。
【用法】蜜炼为丸,每次6g,空心盐汤送下,一天2次。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皂角刺10g,紫花地丁10g,土贝母10g,炮穿山甲10g,生赭石15 g,浙贝母10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重楼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玄参10g,生地黄15 g,白晒参10g,黄芪20g,陈皮10g,法半夏10g,甘草10g。(编者按:穿山甲已禁用,酌情使用替代品)。
【功效】解毒散结,益气养阴。
【适应证】唇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源】湖南中医药导报,1995(4):50.
【组成】生石膏20g,知母10g,竹叶10g,黄芩15g,山豆根15g,山楂9g,生甘草9g,大黄6g,芒硝少许。
【功效】清热解毒,攻下抗癌。
【适应证】唇癌初起。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方源】中医肿瘤学.
【组成】生石膏20g,知母10g,黄芩15g,栀子9。草9 g,芒硝少量,大黄6g,竹叶10g,山豆根15g。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泻火。
【适应证】唇癌初起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渴者加天花粉、石竹;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唇燥者可加用六味地黄丸。
【方源】中医肿瘤学。
【组成】黄连6g,生石膏30g,生地黄30g,牡丹皮20g升麻10g,防风10g,栀子6g,全蝎3g,蜈蚣3g,僵蚕6g,半枝莲20 g。
【功效】清热和胃,凉血散结。
【适应证】胃热毒聚,结于口唇之唇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源】肿瘤病.
【组成】鸡蛋黄1个(生用),阿胶6g,生龟板18g,淡菜9g,童便1杯。
【功效】滋阴潜阳,息风降逆。
【适应证】唇瘤。
【用法】上药用水1L,先煮龟板、淡菜、煎至400mL,去渣,入阿胶,上火烊化,再入鸡蛋黄搅匀,冲入童便,顿服之。
【方源】温病条辨.